首页> 中文学位 >具象语言的新维度——公共艺术对具象语言的扩展
【6h】

具象语言的新维度——公共艺术对具象语言的扩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结构和重点

2 具象语言的“公共性”引申

2.1 剖析“公共性”

2.2 公共艺术之“公众”的态度问题

2.3 具象语言向互动参与性延展

3 具象语言的去实体化对空间形态的扩展

3.1 营造物理空间氛围

3.2 关涉文化空间

4 具象语言的文化性化对视觉形态的扩展

4.1 观念艺术对艺术的物性和观念的精神性的平衡

4.2 再现的文化性转向

4.3 符号结构下具象语言的表意机制

4.4 公共艺术中的具象语言

5 公共艺术中的具象语言表现形式

5.1 具象视觉形态的具象语言

5.2 非具象视觉形态的具象语言

5.3 非视觉主导的具象语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具象语言新维度”的课题研究由芝加哥“云门”现象引入,在雕塑和公共艺术两大空间艺术造型领域,在艺术语言使用的共享与分立中,以具象语言研究为切入点,从公共性、形式表现和表意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公共艺术对传统具象语言的扩展,建立具象语言认知的新维度,即公共性视角下具象语言的新形态。此研究需要借助于公共性研究的理论、艺术史、艺术再现理论、符号学和关系美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成果,将分析的视野集中于艺术实践之中,实现对具象语言的扩展和重建。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文章结构构建的思考逻辑。
  第二部分是关于公共性视角下具象语言的概念分析,实现具象语言向互动性、参与性方向的意义引申。章节中包括关于“公共性”的概念解析、公共艺术的“公众”文化关注及公共性视角下的具象语言三个部分,以此奠定具象语言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基调,这三个部分的结构为层层堆叠演进的。“公共性”的概念解析主要是分析当前公共艺术之公共性研究的状况,对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核心进行再定位;公共艺术的“公众”文化关注的分析实质是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确立公共艺术的艺术立场,进而实现对“公共文化”的关注;在公共艺术有了新的认知前提下,从公共性的要义上重建对公共性视角下具象语言的认知和定义,作为文章具象语言研究的论点。
  第三部分是在雕塑和公共艺术的比较中,探明公共艺术领域对雕塑领域中具象语言的“空间形态”的扩展,从营造物理空间和塑造文化空间两个方面探讨公共艺术具象语言的形式和文化问题,实现对公共艺术具象语言去实体化的分析,进而提出具象语言在文化表达上的问题。
  第四部分,承接对具象语言去实体化的分析,从具象语言的表意机制上分析具象语言的文化表达。章节中包括艺术如何成为观念、再现理论、符号结构下的具象语言表意机制及对公共艺术中具象语言文化性表达的总结四个部分。对观念艺术的探索着重在于分析艺术的物理承载性和观念的精神性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艺术作品形式和观念之间的转换逻辑;再现理论的研究是从理论方面系统的分析具象语言的再现机制;符号结构下的具象语言表意机制的研究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以符号结构的理论知识来建立具象语言表意的层次结构,实现对艺术表达观念性的解析;公共艺术中的具象语言是对公共艺术中具象表达作的总结式梳理。
  第五部分是对公共艺术的具象语言表现分析的总结。将具象语言的存在划分为视觉主导的具象语言和非视觉主导的具象语言,视觉主导的具象语言又分为视觉形态的具象语言和非视觉形态的具象语言。视觉形态的具象语言通过具象的文化性和观念性达成对作品意义构建的实现;非视觉形态的具象语言分为尺度、材料、时空和色彩四大类。非视觉主导的具象语言分为参与行为和文字语言。具象语言建立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也成为公共艺术认知的一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