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黄海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研究
【6h】

北黄海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综述

1.1我国海产扇贝养殖概况

1.2赤潮概况

1.3赤潮毒素

1.4麻痹性贝毒(PSP)

1.4.1麻痹性贝毒的分布及影响

1.4.2麻痹性贝毒引起的海产品安全问题

1.4.3麻痹性贝毒的来源与染毒贝种

1.4.4麻痹性贝毒的结构和分类

1.4.5麻痹性贝毒的理化性质

1.4.6麻痹性贝毒毒素的毒性及食用标准

1.4.7麻痹性贝毒毒性机理及中毒症状

1.5麻痹性贝毒的分析检测方法

1.5.1生物学检测方法

1.5.2免疫学检测方法

1.5.3色谱等仪器分析检测法

1.5.4细胞毒性检测技术

1.5.5神经受体结合技术

1.6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设计思想

第2章小鼠生物法检测麻痹性贝毒

2.1实验部分

2.1.1实验仪器及材料

2.1.2实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全贝组织麻痹性贝毒周年变化规律

2.2.2各器官组织麻痹性贝毒含量特征

2.3小结

第3章HPLC-FLD法检测麻痹性贝毒

3.1实验部分

3.1.1实验仪器及材料

3.1.2实验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全贝组织麻痹性贝毒含量周年变化规律

3.2.2全贝组织麻痹性贝毒组分结构各站位变化规律

3.2.3全贝组织麻痹性贝毒组分结构周年变化规律

3.2.4各器官组织麻痹性贝毒含量特征

3.2.5各器官组织麻痹性贝毒组分结构特征

3.3两种检测法结果的比较

3.4小结

第4章结论与展望

4.1主要结论

4.2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双壳贝类养殖品种,年产值50多亿元。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由有毒甲藻分泌产生的天然生物毒素,是对海产双壳贝类食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最主要之一。为全面了解养殖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的周年变化规律,采用小白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t detector,HPLC-FLD)分析我国北黄海的浮筏养殖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含量分布及组分构成。其结果对于制定我国贝毒安全限量,实施贝类养殖区监控计划,保障消费者安全,维持海水养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小白鼠生物法结果表明,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周年变化范围为未检出-2312.5 Mu/100g,超标率为29.2%,超标样品中毒素的平均含量1139 Mu/100g,超安全警戒值近三倍;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周年变化范围26.20-833.96μgSTXeq/100g,超标率为79.2%,超标样品中毒素的平均含量277.48μgSTXeq/100g,超安全警戒值近3.5倍。两种结果显示虾夷扇贝春季污染最严重,最轻为秋季。 虾夷扇贝体内麻痹性贝毒组分分析表明:麻痹性贝毒结构以毒性最强的氨基甲酸酯类毒素居多(占总含量82.15%),其中GTX4和neoSTX为主要组分(占55.2%);其次是脱氨甲酰基类毒素(占11.63%),主要为dcGTX2(占10%);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浓度虽大,但其本身毒性弱,占总含量比例较小(6.22%)。 虾夷扇贝内脏团中PSP含量最高,其它器官依次为:外套膜、雌性性腺=腮、雄性性腺、闭壳肌;各器官麻痹性贝毒组分也不同,闭壳肌组分结构类型最少,仅有GTX2-4和C1-2;内脏团毒素成分最复杂,包括GTX1-4、neo-STX、STX、dcGTX2-3、C1-2和GTX5。 高效液相色谱衍生荧光方法比小白鼠生物法的灵敏度高,两种方法经过t检验(P>0.05),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