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评价研究
【6h】

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能源及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现状研究

2.1 全球能源供给与需求分布研究

2.1.1 全球能源供给研究

2.1.2 全球能源消耗研究

2.1.3 全球能源产储比率与净输出国甄选

2.1.4 全球能源贸易流向分析

2.2 我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分布研究

2.2.1 我国能源供需状况研究

2.2.2 我国能源需求结构及数量分析

2.2.3 能源进口源地研究

2.3 我国能源运输海上通道分析

2.3.1 中东及北非地区

2.3.2 西非及拉丁美洲地区

2.3.3 东南亚及大洋洲地区

2.3.4 中亚及北亚地区

第3章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3.1 复杂系统理论

3.1.1 系统与复杂系统概述

3.1.2 复杂系统的基本原理

3.2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系统复杂性分析

3.3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复杂系统的构建

3.3.1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风险与影响因素分析

3.3.2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子系统的构建

3.3.3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系统的关联系统分析

3.3.4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与外部系统关联的构建

3.4 我国海上运输通道系统安全状况研究

3.5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通道安全保障机理分析

第4章 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及保障能力评价

4.1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系统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4.1.1 海上通道系统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分析

4.1.2 海上能源通道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系统评价模型

4.2.1 投影寻踪建模与评价技术简介

4.2.2 样本评价指标集的归一化处理

4.2.3 构造投影指标函数

4.2.4 密度窗宽R的确定

4.2.5 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最佳投影方向估计

4.2.6 等级评价

4.3 我国海上通道安全保障能力的评价

4.3.1 一般状态下安全保障能力评价

4.3.2 紧急状态下安全保障能力评价

4.3.3 战事条件下安全保障能力评价

第5章 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保障机制构建

5.1 评价与保障机制映射关系分析

5.2 安全保障机制功能设计

5.2.1 能源源地供应与海上通道安全功能的实现

5.2.2 能源需求与储备对通道安全功能的影响与实现

5.3 安全保障机制部门职能设计

5.3.1 外交拓展机制及职能设计

5.3.2 港航管理机制

5.3.3 港航企业配合机制

5.3.4 海事安全机制

5.3.5 能源管理机制

第6章 构建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6.1 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与协调

6.1.1 积极加强双边合作

6.1.2 参与区域内反海盗合作

6.1.3 加强区域内反恐合作

6.1.4 建立区域能源协调机制

6.2 自身战略与战术应对能力的提升

6.2.1 应将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保障问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6.2.2 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或兼并时,应该注意分散投资

6.2.3 提高安全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利用效率

6.2.4 通过“软性措施”促进能源运输通道战略安全体系的海外保障能力

6.2.5 建立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动态安全评估信息平台。

6.2.6 海外投资企业要实行军民结合的方针发展独立防卫的能力

6.2.7 港航企业的海外投资要适当考虑国家海上安全体系的延伸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附录 B 原始数据标准化MATLAB主程序

附录 C 子程序1-3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展开▼

摘要

2010年全年我国石油进口数量达到2.39亿吨,增幅为17.5%,进口依赖度达到55.38%;天然气也于2007年突破拐点,部分开始依赖进口,2010年度进口依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04%;即便是煤炭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净进口煤炭也达到了1.46亿吨,同比增加29%,出口继续下降,这也是自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后,进口量继续高速增长,进口依赖度达到4.6%。对进口能源的严重依赖给我国的能源安全蒙上了阴影。若要解决在能源上的依赖,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转型期内的一大任务,另一方面,在这个转型期内保证庞大的海上能源进口通道的安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
   无论是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远洋舰队都是最终战略意图的重要执行者,我国海军从浅海到深海的战略转型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单纯的依靠军事力量来保障海上能源的安全运输是一件不够长远的事情。当前缺乏的是,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海上能源通道安全问题所涉及到的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通道安全状况的改善,进行有效的机制化应对,以不变应万变,切实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保障国家利益的实现。
   本文以研究世界与我国能源的储备、产能、需求与流向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概况及其所承担的运量。同时将这个海上能源运输通道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其与能源供给、能源需求、能源储备的联系,并且通过考察政治系统、外交系统、军事系统、经济系统、自然系统与能源通道系统的联系构建了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复杂系统。将这些系统的运行进行指标化分析,构建了投影寻踪的评价模型,通过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计算出最优的投影方向及投影结果,找出了我国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系统在一般情况、应急情况、战事情况下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构建了涵盖外交拓展机制、能源管理机制、海事安全机制、港航管理及港航企业配合机制在内的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机制,提出了适于我国长期发展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