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民事诉讼法下行为保全适用法律问题研究
【6h】

新民事诉讼法下行为保全适用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行为保全概述

(一)行为保全的概念

(二)行为保全性质

二、行为保全适用范围

(一)规制行为保全适用范围的必要性

(二)行为保全适用范围的规制

1.行为保全请求权的范围

2.行为保全诉的范围

三、行为保全适用条件

(一)诉中行为保全适用条件的问题

1.对“因一方当事人的原因”的理解

2.保障执行时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的选择

3.对“其他损害”的理解

4.申请人的范围

5.法院依职权启动行为保全是否必要

6.对“可以提供担保”的理解

(二)诉前行为保全适用条件中的问题

1.对“情况紧急”的理解

2.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3.提供担保

四、行为保全适用程序

(一)行为保全管辖的问题

1.行为保全管辖法院的确定

2.诉前行为保全管辖法院的确定问题

3.管辖协议是否适用于行为保全

(二)行为保全审判机构的确定及审查方式

1.行为保全审理机构的确定

2.行为保全的审查方式

(三)行为保全的裁定与执行问题

1.行为保全的裁定问题

2.行为保全制度的执行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展开▼

摘要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院裁判是维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通过司法程序能够让当事人的最终权益得到保障,但同时司法程序作为一种事后救济的手段,具有滞后性的缺点。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为解决司法程序滞后性的问题,确实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实现,临时救济措施应运而生,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便是其中之一。我国在2012年修订了《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为保全制度,对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体系化和合理化具有一定的意义。但通过对行为保全条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行为保全制度的相关规定还是略显简约,尤其在行为保全制度具体适用方面还存在着规定不具体甚至存在空白的地方,比如:对行为保全的适用范围、行为保全的担保方式等内容,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在相关法条中加以明确规定;而法条中所表述的“利害关系人”、“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其他损害”等概念又表述的不够具体;在适用行为保全的时到底由哪类人提出申请?由法院什么部门审查?审查的方式是什么?作出行为保全裁定后如何执行?这些程序性规定《民事诉讼法》也未加以具体说明。由于以上种种缺陷和不足,实践中采取行为保全时很容易造成混乱,换个角度来看,也即行为保全具体使用的设计和安排,存在填充、完善的必要性和立法空间,是本文选题的原因。故此,本文针对上述所提到的行为保全制度适用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运行有所帮助。在下文中我将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个部分是对行为保全的概述,通过借鉴中外关于行为保全制度的先进经验,对行为保全制度的概念、性质及适用范围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讨论探析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适用的逻辑出发点,为下文针对行为保全适用的具体法律问题研究,提供一种逻辑思路和原则,为下文作出铺垫;第二部分,对法条中所表述的行为保全适用条件的内容逐句进行分析,找出其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一部分,对适用行为保全制度过程中出现的程序空白,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以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补充立法空白提出自己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