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6h】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国内外搜救现状比较

2.1 国外搜救现状

2.1.1 英国海上搜救现状

2.1.2 美国海上搜救现状

2.1.3 日本海上搜救现状

2.2 国内海上搜救现状

2.3 国内外搜救现状比较的启示

第3章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3.1 青岛海上搜救环境与特点

3.1.1 搜救责任区

3.1.2 港口环境

3.1.3 通航环境现状

3.1.4 海上搜救环境特点分析

3.2 海上救助资源

3.2.1 搜救信息化系统

3.2.2 海上专业救助力量

3.2.4 青岛市海上应急救援专项补助资金

3.3 近年海上事故分析

3.4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反应程序

3.4.1 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介绍

3.4.2 海上突发事件处理与控制流程

3.4.3 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

3.4.4 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行动案例

3.5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第4章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4.1 综合评价模型介绍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2 层次分析法

4.2 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评价指标选择

4.2.1 评价体系选择的原则

4.2.2 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2.3 构建指标体系

4.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3.2 专家判断矩阵的构造

4.3.3 层次分析法的Matlab源程序

4.3.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5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4.4 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的确定

4.4.1 定量指标隶属函数的确定

4.4.2 定性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的确定

4.5 模糊综合评价

4.5.1 评语集、分值集及评价标准的确立

4.5.2 各指标隶属度向量的确定

4.5.3 一级模糊评价

4.5.4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5.5 综合评价结果

4.6 评价过程和结果分析

第5章 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

5.1 体制建设

5.2 搜救装备建设

5.3 信息化建设

5.4 人才队伍建设

5.5 加强宣传和普及海上搜救知识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青岛港口经济的日益发展,尤其是董家口港的开发建设,青岛港的吞吐量和船舶进出港数量将日益增加,海上交通运输会越来越频繁,海上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防范和解决当前及今后青岛海上运输带来的风险,不断提高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各级部门需要面对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基于对青岛港及海上搜救责任区实际情况,利用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图表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等方法,从研究青岛海上搜救应急反应的实际情况入手,汲取国外海上搜救管理经验,分析了青岛港通航环境和海上搜救现状及特点,对近年来青岛辖区海上突发事件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海上救助实践经验及广泛调研,总结了影响青岛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的5个一级要素和14个二级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初步确定了影响海上搜救应急管理能力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最终对青岛海上搜救管理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提出青岛海上搜救能力建设提升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