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机制及港口腹地划分研究
【6h】

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机制及港口腹地划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选题背景

(1)精细化成为集装箱运输管理的重点

(2)迫切需要识别集装箱单一货种的港口腹地

(3)构建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需要更明确的货运需求与吸引范围的识别

(4)本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意义

1.3问题特定内涵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内容

1.4.2技术路线图

1.5研究范围和数据

1.5.1研究尺度和范围

1.5.2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2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1.2非均衡发展理论

2.1.3运输化理论

2.1.4海港区位论

2.2研究现状综述

2.2.1港口与腹地关系的研究综述

2.2.2腹地集装箱生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2.3港口腹地划分的研究综述

2.2.4现有研究评述

第3章集装箱生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研究

3.1集装箱生成机制

3.1.1集装箱发展与驱动力

3.1.2集装箱适箱商品识别和分类

3.2基于国际视野的集装箱生成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研究

3.2.1相关指标和样本选择

3.2.2集装箱生成量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3.2.3集装箱生成密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3.2.4集装箱生成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规律总结

3.3中国集装箱生成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研究

3.3.1中国集装箱发展历程

3.3.2中国集装箱生成量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3.3.3中国集装箱生成密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3.3.4中国特殊性分析

3.4中国集装箱生成量未来走势分析

3.4.1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影响

3.4.2外贸货物运输需求结构调整的影响

3.5本章小结

第4章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4.1中国外贸集装箱空间分布特征

4.1.1省级外贸集装箱生成分布趋势

4.1.2地级外贸集装箱生成空间分布特征

4.2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空间差异

4.2.1研究方法

4.2.2省级层面空间差异测量

4.2.3地级层面空间差异和关联分析

4.3 外贸集装箱生成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成因分析

4.3.1外贸集装箱生成影响因子识别及设定

4.3.2研究方法

4.3.3基于省级层面的外贸集装箱生成影响因素研究

4.3.4基于地市层面外贸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研究

4.4本章小结

第5章中国沿海外贸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研究

5.1中国外贸集装箱运输腹地识别

5.1.1陆运交通联系

5.1.2海运交通联系

5.1.3海运和陆运腹地划分

5.2中国主要外贸集装箱港口影响力计算

5.2.1主要沿海外贸集装箱港口选择

5.2.2外贸集装箱港口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3外贸集装箱港口影响力投影寻踪综合评价

5.3沿海外贸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

5.3.1腹地划分研究思路及方法

5.3.2城市-海关隶属度计算

5.3.3海关-港口哈夫模型计算

5.3.4腹地范围确定

5.4沿海外贸集装箱港口功能类型特征分析

5.4.1国际枢纽型港口

5.4.2区域枢纽型港口

5.4.3区域支线型港口

5.5供需平衡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短短30多年时间已经经历集装箱成长周期的大部分阶段,中国的集装箱运输历程呈现出特殊的发展轨迹。中国港口发展规模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但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速将明显下降。目前沿海形成了以共享腹地为特征的港口群,尤其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港口群内各个港口同质化程度较高,对集装箱货源地的争夺日益激烈,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沿海港口加大投资建设,产生了重复建设、扩张过度、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港口和航运企业管理需要精细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探究集装箱生成机制与腹地划分等相关问题,判断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阶段,合理确定港口和腹地隶属关系,对于集装箱运输整体发展和港口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归纳总结了集装箱生成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规律性。采用世界典型经济体集装箱吞吐量与GDP的历史数据,从集装箱生成量和集装箱生成密度两个角度探寻集装箱运输和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的规律性。中国在集装箱生成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上基本符合中等收入国家一般的发展规律,GDP对集装箱吞吐量的弹性系数低、边际产出高;在集装箱生成密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上则表现出特殊性,生成密度在中等收入国家中率先开始下降。 (2)采用趋势分析和圈层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能力具有明显的趋海性特征,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迅速递减的格局。东部沿海51个地级市4.56%的国土面积上生成了65.4%的外贸集装箱;距离海岸线350km以内约全国面积16.23%的地级市,形成了高达94.12%的外贸集装箱量;距离海岸线350km以外83.77%的国土面积上,仅具有全国约6%的集装箱生成能力。因此在对集装箱港口腹地的划分、港口布局及港口集疏运体系的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距海岸线350km以内的东部沿海区域的相关问题。 (3)利用数理统计和空间统计方法对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的空间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外贸集装箱生成目前呈现绝对差异逐步扩大、相对差异逐步缩小的格局。在外贸集装箱分布高度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山东半岛区域、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和珠三角地区是显著性高高聚集区域,而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及东北的部分城市是显著性低低集聚区域。 (4)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地理加权加权回归模型对我国省级层面和地级层面的外贸集装箱生成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外贸集装箱生成的影响力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也有所不同。 (5)运用隶属度-哈夫模型对沿海主要外贸集装箱港口腹地进行划分。首先在识别中国主要外贸集装箱运输腹地的基础上,选取沿海350km以内的133个地级市为腹地划分对象;其次选取港口硬件水平、港口航线竞争力水平和港口集装箱吞吐水平三个一级指标,利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中国主要外贸集装箱港口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利用2015年海关数据和隶属度-哈夫模型划分了中国沿海主要外贸集装箱港口的腹地范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