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思考
【6h】

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办学主体多元化——民办高校治理结构问题的前提背景

1.1.2教育市场化——民办高校治理结构问题的现实背景

1.2本论文选题缘由

1.3本论文的研究框架

1.4本论文采用的方法

1.5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从公司治理到学校治理

2.1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概述

2.1.1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

2.1.2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概念的理解

2.1.3关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2.1.4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

2.2公司治理的理论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

2.3学校治理的相关概念-公司治理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2.3.1民办高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2.3.2学校产权

2.3.3学校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第三章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3.1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

3.1.1对我国39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介绍

3.1.2以上海为例看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3.2当前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出资办学人的“家族化”倾向

3.2.2教师参与民办高校治理乏力

3.2.3政府治理的空洞化

3.2.4小结

第四章国外大学的治理结构及其借鉴

4.1国外大学的治理结构介绍

4.2上述治理结构模式对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的启示

4.2.1尊重利益相关者利益,弘扬民主管理

4.2.2尊重学术权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4.2.3政府应成为内部治理主体之一

第五章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构建

5.1影响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主要因素

5.1.1民办教育产品的公益属性

5.1.2民办学校的所有权安排

5.1.3法律体系和经济环境

5.2构建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

5.3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内涵分析

5.3.1政府参与学校治理

5.3.2教师参与治理

5.3.3学生/家庭参与管理

5.4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难点和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使命。2003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出资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合理回报有了法律上的依据,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问题也有了相应地界定,这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校开始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要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协调好民办高校内部各投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励和约束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则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民办高校首先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核心是解决学校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即是处理好办学者或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建立,究其实质是民办高校包含的各种产权权能在民办高校内部的安排,即通过设置各种机构、配备各种人员,进而界定不同机构和人员的职能、权利、义务和利益。一所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机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效率。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背景,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框架以及创新之处,指出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是体现公益性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结构。民办高校中的政府角色不应一味地弱化,相反,政府治理应当内生于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之中,以维护民办高校的社会公益性。同样地,为了民办高校长远地发展,教师和学生代表也应该纳入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当中来。第二部分是从理论上引出民办高校治理的相关命题。由于民办高校的理论基础、治理依据均来源于公司治理理论,因此在该部分对公司治理的相关领域成果有必要进行简要回顾。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的民办高校以及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特点,归纳出对我国建立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几点启示。 最后一部分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一部分揭示的我国民办高校治理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大学治理结构情况,构建我国未来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同时并对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这样治理结构的内涵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