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池蝶蚌血细胞类型及吞噬活性的研究
【6h】

池蝶蚌血细胞类型及吞噬活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血细胞的形态与分类

1.1.1根据血细胞的活体形态与行为特征分类

1.1.2根据染色特征不同在光镜下对血细胞分类

1.1.3根据亚显徽结构对血细胞分类

1.1.4其他分类方法

1.1.5血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

1.2贝类血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2.1吞噬作用和杀伤机制

1.2.2吞噬作用

1.2.3包囊作用

1.2.4影响贝类血细胞数量、形态和吞噬作用的因素

1.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第2章 池蝶蚌血细胞的分类及其形念变化的研究

2.1材料和方法

2.1.1材料

2.1.2实验仪器和试剂

2.1.3方法

2.2结果

2.2.1血细胞密度

2.2.2光镜观察结果

2.2.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2.3.4密度梯度离心结果

2.3.5形态变化观察结果

2.3讨论

第3章 池蝶蚌血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实验仪器和试剂

3.1.3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及密度梯度离心对池蝶蚌血细胞的形念和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血细胞形态、大小、密度及核质比等特征将血细胞分为6类: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浆液细胞、类淋巴细胞、梭形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对各种血细胞显微结构予以描述,统计了血细胞胞体大小、细胞核大小、核质比、密度及所占比例。表面结构观察也显示有6种形态:椭圆形细胞、圆形细胞、大型圆形细胞、小型圆形细胞、梭形细胞和纤维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结果为4层:10-20%的Percoll细胞分离液中主要是类淋巴细胞;20-30%的Percoll中主要是透明细胞、梭形细胞和血栓细胞:30-40%的Percoll中主要是颗粒细胞;而40-50%的Percoll中大部分是浆液细胞。 通过对池蝶蚌血细胞形态动态变化的连续观察,发现血细胞存在形态变化现象,推测细胞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况。血细胞刚取出时全为圆球形,而在体外1-2min,绝大部分细胞伸出伪足和棘突,并逐渐加长增多,只有少数细胞一直保持球形。约30min后,部分血细胞伪足又会变少,甚至部分血细胞伪足完全消失,重新变的圆滑。梭形细胞和透明细胞之间能够转化。约1-1.5h后,细胞拉长,膜破裂,细胞死亡。死亡后的细胞大都聚集成团,颗粒分布在细胞周围。 通过池蝶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吞噬过程发现:第一,池蝶蚌血细胞的吞噬过程由两种途径完成,一种是血细胞伸出丝状或片状伪足。另一种是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形,形成凹陷。第二,年龄对血细胞对不同细菌的识别、吞噬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只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吞噬率和吸附率有较大影响,而对其他3种菌的影响不大,但是对吞噬指数和吸附指数影响都很大。总体而言,池蝶蚌血细胞在对这4种细菌的吞噬过程中,从1龄-4龄,吞噬活性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增长,4-6龄之间吞噬活性则有逐年递减的趋势。1龄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最低,4龄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最高。 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光镜下可观察到池蝶蚌血细胞内蓝色或棕褐色沉淀而定位过氧化物酶(POD)。结果表明:除类淋巴细胞外,其余血细胞均具有POD活性,Ⅰ型颗粒细胞和浆液细胞POD活性高于Ⅱ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梭形细胞。

著录项

  • 作者

    郭磊;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昌大学;
  • 学科 动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洪一江;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59.215.4;
  • 关键词

    池蝶蚌; 血细胞; 形态结构; 细菌; 吞噬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