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体视学研究
【6h】

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体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概述

1.2缺血对脑微血管的影响

1.2.1大脑血管结构及屏障功能的变化

1.2.2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变化

1.3缺血-再灌流无复流现象

1.4脑缺血与血管重建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动物

2.1.2主要仪器设备

2.1.3主要药品与试剂

2.2实验方法

2.2.1模型的建立和实验分组

2.2.2取材

2.2.3切片制作与组织化学显色

2.2.4体视学测量

2.2.5统计学分析

第3章实验结果

3.1微血管的形态观察结果

3.2微血管密度及其参数测算结果

3.2.1脑缺血15min再灌流6h、12h、24h微血管密度参数的比较

3.2.2脑缺血2h再灌流6h、12h、24h微血管密度参数的比较

3.2.3脑缺血15min与脑缺血2h再灌流6h、12h、24h微血管密度参数的比较

第4章讨论

4.1微血管形态的变化

4.2脑缺血再灌流后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第5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图版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本实验采用4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5min再灌流6h、12h、24h组与脑缺血2h再灌流6h、12h、24h组。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夹闭右颈总动脉,再恢复右颈总动脉血流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以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微血管并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算大鼠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的变化。结果如下: 1、各组大鼠海马各区、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通过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呈点状、线状或短树枝状。 2、脑缺血15min再灌流后6h、12h和24h组同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Lv、Sv、Vv随着存活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再灌流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Sv在6h、12h、24h减小(P<0.01),Lv在6h极显著下降(P<0.01),12h极显著上升(P<0.01)。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12h显著上升(P<0.05)。24h组Lv、Vv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6h相比,12h组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24h组大脑皮质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 3、脑缺血2h再灌流后6h、12h、24h组同对照组比较:6h至24h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Lv、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至24h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 4、脑缺血15min与脑缺血2h在同一时相点比较:6h、12h、24h大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Lv、Sv、V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5、各组中大鼠左右两侧同区比较微血管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顶叶皮质区微血管密度高于海马各区及齿状回(P<0.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