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6h】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1.2.1 国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1.2.2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框架

第2章通识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关系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通识教育

2.1.2通识课程

2.1.3与通识教育相关的概念辨析

2.1.4社团相关概念

2.2隐性通识课程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2.2.1隐性通识课程的作用机理

2.2.2隐性通识课程的效果

2.3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

2.3.1活动载体

2.3.2文化载体

2.3.3育人载体

2.4高校学生社团的通识教育功能

2.4.1学能教育功能

2.4.2人格教育功能

2.4.3公民教育功能

第3章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研究

3.1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情况

3.2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的个案分析

3.2.1 N大学概况

3.2.2 N大学学生社团现状分析

3.3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的原因探讨

3.3.1外部原因

3.3.2内部原因

第4章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研究

4.1社团理念建设

4.1.1立足校训 彰显大学精神

4.1.2弘扬以“崇德尚能、知行合一”为核心的育人观

4.2社团制度建设

4.2.1变革学生社团管理结构

4.2.2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制度

4.3社团保障建设

4.3.1建立学生社团网络申报系统

4.3.2健全学生社团经费保障机制

4.3.3重视学生社团活动阵地建设

4.4社团队伍建设

4.4.1合理配置社团管理人员

4.4.2加强社团人员技能培训

4.5社团特色建设

4.5.1制定学生社团发展战略

4.5.2凝练“人本管理"的社团风格

第5章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它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素质教育、拓宽共青团工作领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社团干部“官僚味”趋重、社团结构欠合理、社团生命周期短、管理制度不健全、活动经费不足等。基于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继承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展开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期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回顾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的历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述。
   第二部分尝试界定通识教育、学生社团等术语的概念,论证通识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的关系。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展隐性通识课程的有效载体,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部分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笔者以N大学为例展开个案研究,分别从学校层面,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层面和各学生社团层面阐述学生社团的特点并进行原因探讨。
   第四部分探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结合隐性通识课程理论,笔者提出从社团理念、社团制度、社团保障、社团队伍和社团特色等方面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