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6h】

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用“Ruttenberg连续提取技术”研究了军山湖(JSH)、富山乡(FS)和碧水花园养殖区(BS)底泥剖面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进行水产养殖的池塘底泥中磷的形态按含量高低呈如下规律分布:闭蓄态磷>钙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吸附态磷>有机态磷。除钙结合态磷外,在底泥剖面上其余各形态磷基本都呈现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由于进行养殖年份的影响,BS剖面各形态磷含量均小于FS剖面,尤其以吸附态磷和有机态磷差距最为显著。底泥中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和有机态磷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养殖年份较长的池塘这种相关关系表现更为显著。吸附态磷受pH值、风力和温度等影响较为直接,因此在表层底泥中含量较高,在中下层底泥中由于外部影响因素减小,含量也逐渐趋于稳定;铁结合态磷受到环境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而含量会发生变化,在下层缓慢释放进入上层底泥,逐渐在表层富集;闭蓄态磷含量比较稳定,一般难以释放出来,但是在表层底泥中的闭蓄态磷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表现为从表层向中下层略微降低。同时,本研究认为钙结合态磷的变化趋势和钙的向下淋溶有关,土壤中水溶性钙以及吸附钙最容易发生淋溶。富山养殖区整体养殖年份较长,而随着养殖年份的增加钙结合态磷也不断沉积在表层底泥,进而逐渐向下淋溶,碧水花园养殖区因为养殖年份较短,这种淋溶现象的表现不太明显。本文还通过对底泥各层剖面形态磷对水体总磷的贡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态磷是水体总磷最主要的贡献源,而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态磷、闭蓄态磷和铁结合磷也是水体总磷的潜在贡献源,钙结合磷对水体总磷基本无贡献。
   本文还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进行了思考,通过对种植水生植物的水体中总磷和底泥磷含量的分析,指出了底泥清淤和水生植物等两种方法在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点明了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也对控制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