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
【6h】

“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综述

1.1.1 有关名词重叠的研究

1.1.2 有关周遍性成分的研究

1.1.3 有关“每”与“每NP”的研究

1.1.4 有关“每”与“都”共现的研究

1.1.5 有关周遍性成分与“都”共现的研究

1.1.6 数量结构的两大特点

1.1.7 韵律句法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理论及方法

1.4 语料情况

第2章 “人人”与“每个人”的用法考察

2.1 充当宾语的考察

2.1.1 “人人”充当宾语

2.1.2 “每个人”充当宾语

2.1.3 “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宾语的比较

2.2 充当定语的考察

2.2.1 “人人”充当定语

2.2.2 “每个人”充当定语

2.2.3 “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定语的比较

2.3 与“都”共现问题的考察

2.3.1 “人人”与“都”的共现

2.3.2 “每个人”与“都”的共现

2.3.3 “人人”、“每个人”与“都”共现问题的比较

2.4 “人人”、“每个人”充任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考察

2.4.1 “人人”与谓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2 “每个人”与谓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3 “人人”与宾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4 “每个人”与宾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5 “人人”、“每个人”充当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比较

2.5 “人人”、“每个人”与“分别”组配的考察

2.5.1 “人人”+“分别”

2.5.2 “每个人”+“分别”

2.5.3 “人人”、“每个人”核心语义的比较

2.6 “人人”、“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的考察

2.6.1 “人人”在标语类句子中

2.6.2 “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

2.6.3 “人人”、“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的比较

第3章 “人人”与“每个人”各种差异的动因

3.1 充任句末宾语差异的动因

3.2 “人人”、“每个人”充当定语差异的动因

3.2.1 韵律原则的制约

3.2.2 网络语言的草根性和网络行为的全民性特点

3.3 “人人”、“每个人”与“都”共现差异的动因

3.3.1 “每”与“都”的共现

3.3.2 否定句中,“每”与“都”的不共现

3.4 “人人”、“每个人”充任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差异动因

3.4.1 数量结构的配比性

3.4.2 具有[-强事件性]的句式语义

第4章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人人”与“每个人”的差异比较只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的一个小问题,但它们牵涉的面很广,有不少是汉语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拟以句法平面为主,对“人人”与“每个人”进行基础描写,并辅之以语义、语用平面的描写,最后尝试解释差异后面的制约动因。
   语法方面,“人人”在充当句末宾语时受到很大的限制,限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模式,但是“人人”又可以在双宾语句、兼语句和介宾结构中充任宾语。“人人”充当定语时,“的”有时不能出现,且“人人”常常与双音节词语一起充当定语。“每个人”更需要“都”的共现以成句,可是否定句中,“每个人”充当主语中心语的定语时,“都”常常可以不现;双重否定相连时,“都”有时可以不现。与“人人”相比,“每个人”在与数量结构组配时更加自由。语义方面,“人人”的核心语义强调的是整体性。而“每个人”的核心语义更注重从个体到整体。语用方面,在一些标语、口号中,“人人”出现的频率更大。对于差异的动因,本文尝试运用了语义制约、韵律原则、“都”的加合功能、数量结构的配比性等多种内在机制进行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