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6h】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特点

1.2.2 水土保持措施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机理分析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国外研究动态

1.4.2 国内研究动态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域典型性、代表性分析

2.2 研究区域概况

第3章 不同水保措施土壤侵蚀因子研究

3.1 试验区概况

3.2 试验设计

3.3 观测指标与方法

3.4 土壤侵蚀因子值计算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资源效应计算

4.1 已有资料整理分析

4.1.1 数据统计

4.1.2 趋势分析

4.2 水资源效应水文法计算

4.2.1 双累积曲线法

4.2.2 不同系列对比法

4.2.3 经验公式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暴雨洪水分析

5.1 计算原理

5.2 计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水资源效应分析

6.1 新安江三水源模型概述

6.2 模型的结构

6.3 模型的参数分类及初值的确定

6.4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6.5 模型的参数率定

6.6 模型的适用性评价

6.7 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洪水过程模拟

6.7.1 资料的选取

6.7.2 洪水过程模拟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它与江西境内的赣、抚、信、饶、修等河流尾闾相接,汇集了五河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江西省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水系“五河”流域上、中游及滨湖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95%。严重水土流失产生的径流泥沙不仅淤积江河湖库,降低湖库调蓄洪能力,而且还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据调查测算,目前江西省因人为因素影响,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5.33万hm2,相当于全省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1/3。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产生的重要途经,也是导致鄱阳湖水质下降的重要因为之一。江西赣南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江南红色沙漠”、“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的惊呼就是当时水土流失严重危害的生动写照。小溪河位于赣江上游,系赣江流域一级支流,流域内从1993年开展了水土保持的单项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的试验、示范及综合治理。然而对于该流域治理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却显不足,因此,本文以小溪河流域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水文法以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分析计算水土保持措施对该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水土保持措施与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以坡面小区为试验单元,利用52场降雨、泥沙观测数据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得到三种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果园+水平台地+前埂后沟措施>乔+灌+草+竹节水平沟措施>油茶+竹节水平沟措施)对防止土壤侵蚀的综合效果。
   (2)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有很好的拦截作用。分别利用水文法(双积累曲线法、不同系列对比法、经验公式法)计算水保措施的水资源效益,其结果均显示水保措施能有效拦截径流,且随着水保措施在小溪河流域的逐步完善,拦截效益不断增大,至2006年该流域水保措施拦水效益达到85%以上。
   (3)小溪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后,水保措施经受了多次的暴雨考验。选择水土保持措施不同发展阶段的十五次有代表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该流域水保措施在暴雨洪水中中有效拦截了径流,为该流域的生态建设起了显著的保护作用。
   (4)采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模拟小溪河流域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前后的洪水过程、洪峰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