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城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的研究
【6h】

某城区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暗娼、注射吸毒者的危险行为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调查,以了解目标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针对这两类高危人群开展一系列干预活动,纵向比较各自相关知识与行为的差异,为主动准确地估测当地高危人群的危险度、预测当地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同时为科学开展与评估艾滋病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形成可行的、易于推广的行为干预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方法:按照《全国性病监测工作相关文件和技术方案》的行为学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于2007-2009年期间内在本研究城区开展了暗娼及注射吸毒者行为调查,在基线调查后开展综合行为干预及监测工作。全部调查及干预工作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并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结果:
   1、2007~2009年CSW未检测到HIV抗体阳性;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39%、2.57%和4.25%;2009年CSW的HCV感染率为1.50%。2007年的IDU检测到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0.28%,2008及2009年的IDU未检测到HIV抗体阳性;2007~2009年的IDU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96%、2.26%和3.54%;2009年IDU的HCV感染率为24.24%。
   2、通过健康教育宣传,这两类高危人群的各类艾滋病基本知识提高较为明显,但不同目标人群在艾滋病基本知识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别是总知晓率,它反映的是艾滋病综合知识掌握情况。2007年~2009年CSW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6.9%、70.8%和84.8%,三者间比较,X2:35.7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2009年IDU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8.6%、77.3%和88.6%;三者间比较X2=44.8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类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3、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CSW的高危行为有所改变,但应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CSW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率由2007的67.8%提高到2009年的89.3%(P=0.000);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9.7%、60.5%、69.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仍然有相当部分(平均超过40%)的CSW暴露于无保护性行为中,同时CSW人群扩散高危行为的网络依然存在。
   4、通过同伴教育、美沙酮及针具交换等干预活动的开展对IDU的高危行为改变富有成效,最近一次注射毒品时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率由2007年的23.8%下降到2009年的5.9%(P=0.032),最近一月注射毒品时与别人共用针具率由2007年的31.0%下降到2009年的11.8%(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的IDU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7.7%、10.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结论:
   1、对CSW的干预后行为变化有一定的成效,由于该人群的高流动性等因素造成高危行为网络的扩散,应根据高危行为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干预计划和加强促使行为改变的干预力度。
   2、对IDU干预后共用针具率下降明显,安全套使用率有所上升但仍然偏低,提示我们应及时调整IDU干预思路,例如提高针具交换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制定计划时要把双重身份的IDU作为重点。
   3、性病服务质量急需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引导高危人群的求医行为。提供性病规范服务,促进正确求医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鼓励自愿咨询检测十分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