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组学与三仁汤治疗的实验研究
【6h】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组学与三仁汤治疗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的蛋白质表达,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发病机制,观察三仁汤治疗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探讨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
   方法:1、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三仁汤治疗的研究: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白酒及水杨酸钠等复合因素建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液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含量,取胃窦部粘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炎症程度。
   2、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蛋白质组学及三仁汤治疗的研究:分别提取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胃粘膜组织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胃粘膜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使用PDquest8.0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选择8个峰进行二级质谱(MS/MS),然后将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整合并使用GPS3.6和Mascot2.1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蛋白鉴定。
   结果:1、采用复合因素的方法成功建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从病理组织学观测到模型组大鼠胃粘膜炎症反应较明显,治疗组胃粘膜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液GAS、MTL含量较对照组、治疗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相同条件下,初步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胃粘膜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从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凝胶图谱中检测到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025±39、994±51、1087±33个。经PDquest8.0软件分析,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点74个,其中上调30个,下调44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表达蛋白质点75个,其中上调49个,下调26个。通过比较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2-DE图谱的差异,选取差异表达最明显的5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结果为:热休克蛋白72、热休克蛋白60、苹果酸脱氢酶、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未命名蛋白,它们的功能主要涉及分子伴侣和能量代谢。
   结论:采用高糖高脂饮食、湿热环境以及白酒、水杨酸钠等复合因素建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三仁汤能显著改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粘膜炎症程度、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降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液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成功建立了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胃粘膜2-DE图谱,鉴定了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发病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及应激反应有关,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胃粘膜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