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寄生木薯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6h】

寄生木薯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分类地位、分布、寄主

1.2 朱砂叶螨生物学

1.3 朱砂叶螨生殖力

1.4 朱砂叶螨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1.5 朱砂叶螨防治学研究

1.5.1 农业防治

1.5.2 生物防治

1.5.3 化学防治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温度对朱砂叶螨发育历期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试验方法

2.1.3 朱砂叶螨各螨态发育历期观察

2.2 数据分析方法

2.2.1 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

2.2.2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温度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发育历期的影响

2.3.2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2.4 讨论

第3章 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组建与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试验方法

3.2 数据分析方法

3.2.1 生命表的组建

3.2.2 朱砂叶螨实验种群趋势指标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温度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繁殖力的影响

3.3.2 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3.3.3 温度对朱砂叶螨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3.3.4 温度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3.3.5 朱砂叶螨实验种群趋势指标分析

3.4 讨论

3.4.1 温度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

3.4.2 温度对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第4章 朱砂叶螨的空间分布型和种群消长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田间调查

4.1.2 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4.1.3 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的计算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朱砂叶螨的年消长情况

4.2.2 朱砂叶螨聚集指标分析

4.2.3 Taylor幂法则分析

4.2.4 Iwao(1971)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密度(-x)回归分析

4.2.5 空间分布型最适理论抽样数

4.3 讨论

第5章 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效能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比较系统的开展了木薯上朱砂叶螨种群生态学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温度对朱砂叶螨发育历期的影响:在实验温度16-32℃范围内,朱砂叶螨各螨态除幼螨在28℃的发育历期短于32℃外,其余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2.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建立:在16-32℃温度范围内,朱砂叶螨在16℃下日均产卵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其寿命最长,为53.500d。在16,20,32,28,24℃时的日均产卵量分别0.973,2.907,4.576,4.769和4.859,28℃和24℃的日均产卵量比较接近。朱砂叶螨的内禀增长率随温度升高大致呈直线上升趋势,在32℃达到最大,为0.263。
   3.朱砂叶螨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种群消长全年有两个高峰,分别为8月份和10-11月份。应用聚集型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rm*-(x)回归分析分析,得出朱砂叶螨空间分布型一般呈聚集分布。最适抽样数N=27.7+86.95/(x)。
   4.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效能:在实验温度16-32℃范围内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8℃其捕食量最高,处理时间也最短。但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能力(a'/Th值)逐渐增大,28℃、32℃时的a'/Th值明显高于其它温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