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6h】

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心理韧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理韧性的概念

1.2.2 心理韧性保护因素

1.2.3 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相关因素研究

1.3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心理韧性、生活质量的关系

1.5 癌症患者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关系

1.6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及概念框架的提出

1.7 研究意义

1.8 相关定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1.3 研究对象的剔除标准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2.2 Cornor-Davidson韧性量表(10条目)

2.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2.2.4 医学应对问卷

2.2.5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共性模块(FACT-G)

2.3 调查问卷资料的收集

2.4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基本情况

3.2 人口统计学变量及疾病相关变量在胃肠癌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上的差异

3.2.1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年龄方面的分析

3.2.2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性别方面的分析

3.2.3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居住地方面的分析

3.2.4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职业方面的分析

3.2.5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分析

3.2.6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婚姻状况方面的分析

3.2.7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医疗费用来源方面的分析

3.2.8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知晓诊断的时间方面的分析

3.2.9 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在化疗次数方面的分析

3.3 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相互关系

3.3.1 高、低心理韧性患者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比较

3.3.2 高、低自我效能患者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比较

3.3.3 高、低生活质量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比较

3.3.4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3.4 中介效应分析

3.4.1 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2 回避应对在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3 屈服应对在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4 面对应对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5 回避应对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6 屈服应对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7 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屈服应对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8 屈服应对在知晓诊断的时间和生活质量问的中介效应分析

3.4.9 屈服应对在化疗次数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5 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作用路径

第4章 讨论

4.1 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特点

4.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3 胃肠癌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其心理韧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4.4 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作用路径及其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启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调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疾病相关变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试图建立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间的作用路径。
  方法:
  采用Cor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量表(MCMQ)、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共性模块(FACT-G)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采用Amos软件进行作用路径的验证,确定模型中各因素的中介效应。
  结果:
  1.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平均得分为25.31±6.88;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50±0.56;在应对方式方面,面对应对平均得分为19.88±3.43,回避应对平均得分为17.12±2.46,屈服应对平均得分为9.10±2.93;胃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平均为71.44±15.10。
  2.胃肠癌患者的心理韧性得分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应对得分在性别、居住地、职业、知晓诊断的时间、化疗次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应对得分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应对得分在不同知晓诊断的时间、化疗次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知晓诊断的时间、化疗次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心理韧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回避应对、生活质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面对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韧性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自我效能与心理韧性、生活质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回避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质量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淋巴细胞百分比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面对应对、回避应对、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A125、屈服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
  4.心理韧性、自我效能、屈服应对对生活质量的回归,其标准偏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5.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3.7%),屈服应对在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5.8%),屈服应对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2.7%),自我效能在心理韧性和屈服应对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2.4%)。屈服应对在知晓诊断的时间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5.1%),屈服应对在化疗次数和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64.1%)。
  结论:
  1.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水平中等偏高;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屈服应对得分中等偏低。
  2.人口统计学变量及疾病相关变量对胃肠癌患者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3.胃肠癌患者面对、回避应对得分越高,屈服面对得分越低,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水平越高。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水平高的患者多采用面对和回避应对策略。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回避应对可能是胃肠癌患者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
  4.心理韧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屈服应对能较好地预测胃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韧性可直接影响胃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通过自我效能和屈服应对影响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也可通过屈服应对影响生活质量。知晓诊断的时间和化疗次数可通过屈服应对影响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