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落花诗研究
【6h】

明清落花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论题之缘起与目的

第二节 落花诗的概念和类属

第一章 落花诗的创作历程

第一节 落花诗的起源和前期概况

第二节 明清落花诗的兴盛

一、明中期:吴中诗人群体落花诗创作

二、明晚期:学佛人作“绮语”——二虞《溪上落花诗》

三、明末清初:甲申国变与落花诗创作

第三节 晚近落花诗的延续与扩展

一、庚子国变与文廷式《落花诗》

二、王国维之死与落花诗

第二章 明清落花诗的主题意蕴

第一节 落花诗与春恨主题的关系

第二节 落花诗与悼祭主题的关系

第三节 乱世之下的主题新变

一、黍离之悲

二、文化失落

第三章 明清落花诗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落花诗的审美意象系统

一、落花犹似堕楼人:落花诗中的女性形象

二、金铃系处隄防苦:表现惜花的名物典故

三、溷多茵少竞安归:落花命运的讨论

第二节 落花诗的审美心理类型

一、静观式——闲逸者的情趣与参透

二、焦虑式——失意者的落寞与抗争

三、抒愤式——遗民的怨愤与兴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明清落花诗集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落花诗,是一个以吟咏题材命名的诗歌类别,它以落花为吟咏对象和诗歌的主体内容,昉始于六朝,初步发展于唐宋,繁盛于明中期,滥觞于明末清初,流韵波及晚近,凝聚着诗人们代代相传的心意。明清时期,是落花诗创作活动最为兴盛的时代,此时落花诗已经发展成为诗歌的一个名目,成为文人之间歌咏唱酬的题材,数以千计的落花诗以大型组诗的形式创作并结集刊行,涌现出不少大家手笔,广泛传播。
   落花诗作为传统诗歌题材,承载着丰富的主题意蕴。落花作为晚春最具代表性的物侯特征,最先传达的是伤惜春的意绪,而经过明清两代大批创作者的赓续创新,落花诗被赋予更为丰富多层的主题意蕴,其所寄寓之情感不断加深。悼祭、黍离之悲、文化失落等主题借落花诗得到充分的抒写,尤其是后二者,更显示出乱世时代背景之下,诗人们曲折复杂的心态。明末清初甲申国变之后,“落花”成为明确地与黍离主题挂钩的一个独立的诗歌题材。民国初年,落花诗表达文化失落的主题被建构和突显出来,反映了中华文化面临的危机。主题意蕴的不断丰富,体现了落花作为一个传统意象和诗歌名目的生成过程——它以特殊的情绪力感染读者,引起人们的联想,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演绎它、填充它,使它不断获得新生。
   落花诗是富有东方神韵的文学题材之一,其芳菲悱恻、含蓄要眇的美感特质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吸引着无数诗人踵事增华,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其庞大的意象系统,显示出落花这一中心意象极强的吸附功能和审美张力。落花诗充分表现了“物感说”这一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范畴,折射着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从“心物”的关系上审视明清落花诗,不同类型的审美心理结构,其作品相应所呈现的是不同的审美形态:闲逸者以静观的审美方式观照和刻画落花,其诗作充满生活情趣,体现作者通达乐观的态度。失意者以焦虑的心态面对落花,难以保持客观和冷静的观物态度,其作品不以物态的摹写为重点,而将主体形象和情感置于突出的位置,抒发落寞悲观的情绪及速化幻灭的生命观。遗民的落花诗继承发愤抒情文学的传统,采用比兴、托喻、象征等手法寄寓作者强烈的社会政治忧患意识,寄托遥深,意内言外,作品朦胧隐晦,给读者留下较大的阅读空间。
   经过明清诗人们集体性、延续性的抒写,落花诗的体类特征更加明确,从一般的咏花诗和晚春岁时诗中剥离出来,成为中国传统诗歌中别具特色的一类题材,寄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