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部地区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困境及新模式探索
【6h】

中部地区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困境及新模式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历史进程及中部农村贫困的审视

2.1 中国农村传统扶贫范式的历史进程

2.1.1 1978年—1985年:制度改革推动扶贫阶段

2.1.2 1986年—1993年: “输血式”扶贫阶段

2.1.3 1994年—2000年:“造血式”扶贫阶段

2.1.4 2001年—2010年为综合扶贫阶段

2.2 中部农村贫困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2.2.1 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水平低下的制约

2.2.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的制约

2.2.3 教育水平落后、人口素质差导致农村反贫困力量不足

2.2.4 当前中部农村贫因的新特点:反贫困行动的重中之重

2.3 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必要性

2.3.1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成就及局限性

2.3.2 中部农村反贫困的严峻现实和制约因素

2.3.3 中国农村传统反贫困范式审视:特点、问题与缺陷

第3章 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基本模式

3.1.1 开发式反贫困

3.1.2 小额信贷反贫困

3.1.3 异地开发反贫困

3.1.4 定点帮扶对口反贫困

3.2 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困境及原因分析

3.2.1 传统反贫困制度的路径依赖

3.2.2 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缺失

3.2.3 中部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及资源分配格局的弱势

3.2.4 意愿反贫困制度供给与实际反贫困制度供给的差异

3.2.5 我国的贫困治理理论滞后于我国扶贫开发实践

第4章 国外反贫困理论及范式转换的研究及借鉴

4.1 国外贫困治理理论的基本范式

4.1.1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贫困理论

4.1.2 西方经济学的贫困治理理论

4.1.3 西方社会学的贫困治理理论

4.2 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的范式转换

4.2.1 从宏观范式到微观范式

4.2.2 从经济学范式到社会人文范式的转变

4.2.3 从制度范式到素质、权利范式的转换

4.3 国外反贫困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4.3.1 发达国家反贫困模式特点

4.3.2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模式及特点

4.3.3 国外反贫困模式的启示

第5章 实现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保障

5.1 中部农村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保障

5.1.1 克服农村反贫困制度供给的地区差异性

5.1.2 充分发挥反贫困范式转换的制度作用

5.1.3 逐渐实现由政策性反贫困向制度性反贫困的体制性转变

5.2 中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5.2.1 加快发展中部地区农村经济

5.2.2 加大政府对反贫困的资金投入

5.2.3 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本

5.2.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2.5 完善农民公共物品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

5.2.6 加强产业开发反贫困政策

5.2.7 加大反贫困领域的国际合作力度的政策

5.3 探索中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新模式

5.3.1 “政府+中介组织+贫困农户”反贫困模式

5.3.2 发达地区补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模式

5.3.3 城市带动农村的反贫困模式

5.3.4 以工补农的反贫困模式

5.4 中部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新模式的实践

5.4.1 社会服务模式

5.4.2 教育培训模式

5.4.3 产业发展模式

5.4.4 小额信贷模式

5.4.5 移民搬迁模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改革以来,通过由政府主导的扶贫事业、实行开发式扶贫和集中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反贫困模式,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减缓农村贫困的道路。然而,在反贫困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背后却隐藏着返贫的危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逆增长凸显了反贫困模式及政策上的缺失:如扶贫资源分配上的非均衡,导致较多农村贫困地区得不到持续有效的资源供给;如扶贫资金不足,贫困主体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因此受到制约,形成“一边扶贫一边返贫”的恶性循环。更由于农村传统反贫困模式中的路径依赖,使得亟待改变的传统反贫困模式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作用。以江西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于地域经济落后等原因,反贫困的任务仍然是艰巨和长期的。我国农村反贫困陷入了制度性陷阱,这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传统反贫困模式的弊端,对现行的农村反贫困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笔者分析了中部农村贫困人口的特征和致贫因素,通过对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和扶贫范式的审视,指出既往的反贫困范式的不足。因而试图从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反贫困任务不同的角度,探寻中部农村反贫困的路径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战略的贯彻实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