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法律概念辨析
【6h】

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法律概念辨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及创新

2 历史回顾——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法律概念的形成

2.1 商标淡化的形成

2.2 商标退化的形成

3 商标淡化的法律概念

3.1 商标淡化的定义

3.2 商标淡化的内涵

3.3 商标淡化的外延

3.4 商标淡化行为

4 商标退化的法律概念

4.1 商标退化的定义

4.2 商标退化的内涵

4.3 商标退化的外延

4.4 商标退化行为

5 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的比较研究

5.1 比较研究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

5.2 比较研究商标淡化行为与商标退化行为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商标法明确了关于商标退化的法律规定。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律尚未引进商标淡化理论。商标退化与商标淡化理论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商标淡化进行论述的论文数量可观,对商标退化的关注度稍低。对于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的关系,国内学术界观点大相径庭。
  本文首先对商标淡化和商标退化各自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厘清了商标淡化和商标退化各自的发展轨迹。其次,对商标淡化及商标退化法律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从商标淡化及商标退化的内涵、外延以及引起商标淡化的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便于后文对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的比较研究。再次,对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进行比较研究:对商标淡化和商标退化的概念进行辨析,明确两者是不同的法律概念;比较研究商标淡化行为与商标退化行为,找到商标淡化与商标退化之间的联系,即商事主体出于商业目的将他人注册并已驰名商标作为通用名称使用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属于商标淡化行为,又属于商标退化行为,这种行为会引起商标淡化,并且存在潜在的商标退化的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及对驰名商标显著性伤害程度的加深,可能会引起商标退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