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剂量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内耳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低剂量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内耳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设备及检查技术

2.3 图像评价

2.4 图像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低剂量试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辐射剂量对比

3.2 低剂量实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图像质量总体评价情况

3.3 低剂量试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VR图像评价情况

3.4 低剂量实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MPR图像评价情况

3.5低剂量实验组及常规扫描对照组VR后处理图像对耳蜗、半规管的测量及骨质显示情况

3.6低剂量试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MPR后处理图像对耳蜗、半规管测量及骨质显示情况

3.7 低剂量试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重建过程的比较

3.8 低剂量试验组与常规扫描对照组内耳结构显示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内耳的解剖结构和CT成像

4.2 低剂量CT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3 内耳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4.4 内耳CT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4.5 内耳MPR、VR图像的特点及对临床的意义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内耳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保持高质量内耳CT图像的同时降低X线辐射剂量,既减少了高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隐患,又为临床诊断内耳病变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对60例(120耳)正常内耳受检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每位受检者随机编为1、2、3、4、5依次编至60号。其中编号为单号者列为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扫描(电压140 kV,电流360 mA),编号为双号者为实验组(B组),采用低剂量扫描(电压100kV,电流200mA)。所有数据分别以R35或L31为中心进行图像重建,于AW4.5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内耳的结构。对两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MPR、VR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并测量耳蜗各旋的高度、弧长、内径及各半规管的周长、内径。
  结果:
  1、试验组每例受检者受到的总辐射剂量为199.91±8.84 mGy-cm,对照组为843.19±49.75 mGy-cm,两组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2、实验组VR图像的优质率为96.67%,对照组VR图像的优质率为10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实验组MPR图像的优质率为100%,对照组MRP图像的优质率为10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组所显示的内耳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4、实验组各测量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在内耳成像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减少了其辐射危害。
  2、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对内耳MRP和VR图像质量无明显降低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