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6h】

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病例收集

2.1.2 病例资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1 PCR–RFLP实验 及RT-PCR-RFLP 实验

2.3 主要实验试剂

2.3.1 DNA提取所用试剂试剂

2.3.2 PCR-RFLP实验与RT-PCR-RFLP实验所用试剂

2.4 研究方法

2.4.1 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疗调查

2.4.2 RT-PCR-RFLP(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印迹基因H19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I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

2.4.3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T-PCR-RFLP)

2.4.4 实验所用试剂的配制

2.4.5 随访

2.4.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葡萄胎是否恶变与临床有关因素的关系

3.2印记基因H19与印记基因IGF2印记丢失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葡萄胎的临床因素和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

4.1.1 葡萄胎恶变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4.1.2 葡萄胎恶变与清宫术后HCG是否呈对数下降的相关性

4.2 葡萄胎的预防性化疗的效果

4.3 葡萄胎恶变与基因印记状态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从病史中及诊疗过程中各项临床指标,分析出与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同时通过RT-PCR-RFLP技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对葡萄胎患者印迹基因H19和IGF2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葡萄胎恶变患者与未恶变患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为葡萄胎患者合理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30例确诊为葡萄胎患者的首次清宫葡萄胎组织,运用 RT-PCR-RFLP技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分析葡萄胎患者及葡萄胎恶变患者印迹基因H19和IGF2的基因表达差异,同时通过流行病学病史和临床诊疗过程的数据调查并随访此30例患者分析发现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
  结果:
  1、本实验葡萄胎恶变与年龄、妊娠次数、药流史、口服避孕药史、阴道出血史、甲亢表现、不孕症治疗史、农药接触史、清宫前HCG大小、子宫大小、术后病理、滋养细胞增生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然流产史及清宫术后HCG是否呈对数下降与葡萄胎恶变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0例葡萄胎组织标本中,H19选出了8例杂合子,IGF2选出了12例杂合子,H19和IGF2都为杂合子的有3例,H19基因状态检测结果:4个葡萄胎标本为等位基因均表达,4个葡萄胎标本单等位基因表达;IGF2基因状态检测:5个葡萄胎标本为等位基因均表达,7个为单等位基因表达。其中发生恶变的葡萄胎4例,2例为纯合子,1例为H19杂合子,1例为IGF2杂合子,H19和IGF2为等位基因均表达。
  结论:
  1、自然流产病史和清宫术后24小时HCG不呈对数下降与葡萄胎恶变有关。
  2、印记基因H19和印记基因IGF2的基因表达与葡萄胎恶变无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