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不良信息及其对中学生的传播效果研究
【6h】

网络不良信息及其对中学生的传播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网络不良信息及其呈现方式

2.1 网络不良信息的定义

2.2 网络不良信息的特点

2.3 三类网络不良信息的呈现方式

第3章 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的传播效果调查

3.1 研究设计

3.2 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传播效果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中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不利因素

4.1 社会因素分析

4.2 家庭因素分析

4.3 学校因素分析

4.4 中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第5章 中学生应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策略

5.1 社会: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5.2 家庭:采用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

5.3 学校: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升级

5.4 中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作为20世纪人类文明的伟大创新之一,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网络信息获取、传播和资源共享的便利性,同样成为了孕育不良信息的温床。暴力信息、淫秽色情信息、厌世信息、反动信息等不良信息,不仅使得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变得紊乱,而且对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其中,尤以对青少年的危害最为明显。
  本文认为网络不良信息主要有网络暴力信息、淫秽色情信息、厌世信息等三类,它们具有类型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的快速性、传播的隐秘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江西三所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的脱敏效应、第三人效应明显,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认知方面,接触网络不良信息使得中学生对社会环境和不良行为本身的认知发生偏差,认为社会越来越不安全,并逐渐对不良行为感到认同。在态度方面,部分中学生接触网络暴力信息会感到兴奋和刺激,或者易情绪化,部分却会感到害怕和紧张;部分接触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会感觉到刺激或产生性冲动,部分却会感到情绪紧张;部分接触网络厌世信息会情绪低落,或者害怕紧张。在行为方面,接触网络暴力信息会使部分中学生对暴力内容进行模仿,并增加他们对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容忍度;部分中学生接触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后会以色情的眼光看待他人,对其中的色情场景进行模仿,并增加对性行为的接受度;部分中学生在接触网络厌世信息后会害怕与他人交流,模仿其中的自残、自杀等厌世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学生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存在着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媒介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网络素养和能力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网络素养教育缺失、中学生固有的青春期心理、盲目的偶像崇拜等诸多不利因素。应对的措施,主要有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采取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升级、进行中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