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弱视治疗前后多焦视诱发电位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6h】

儿童弱视治疗前后多焦视诱发电位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语

mVEP、mERG术语解释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目的

2.2资料和方法

第3章 结果

3.1正常对照组mVEP和mERG的波形特点

3.2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mVEP和mERG的波形特点

3.3弱视眼、正常眼和对侧眼之间mVEP和mERG的比较

3.4 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 mVEP、mERG 波形非对称性与离心度的关系

3.5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mVEP、mERG波形非对称性与弱视程度的关系

3.6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后的mVEP和mERG的波形特点

3.7 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特点

第4章 讨论

4.1 正常对照组mVEP和mERG的波形特点

4.2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mVEP和mERG波形特点

4.3 mVEP和mERG波形双眼非对称性与离心度和弱视程度的关系

4.4 弱视治疗后的mVEP和mERG波形特点

4.5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功能

4.6总结和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 述一: 视觉电生理在弱视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多焦视诱发电位(m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波形特点,以及弱视患者治疗前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探讨弱视的电生理机制。
  方法:
  使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的RETIScan21多焦电生理仪,对弱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mVEP及mERG检测,以特征峰的潜伏期以及振幅反应密度作为分析的指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别从视网膜不同区域包括四个象限、上下半侧、鼻颞侧和六个离心度进行分析,将弱视眼、其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三者图形进行比较;同时对弱视患者行弱视治疗后达到基本治愈,即视力≥0.9并维持2个月时,行Titmus立体图、同视机、双眼视觉的多焦电生理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mVEP及mERG的图形特点,分析治疗后视力的提高与mVEP及mERG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功能,统计分析采用SPSS l9.0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正常对照组mVEP与mERG图形特点
  mVEP:上下半侧视野的波形极性相反,上半视野mVEP的潜伏期长于下半视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半视野 mVEP振幅反应密度低于下半视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视野的mVEP特征峰的潜伏期短于鼻侧视野(P<0.05),颞侧视野的mVEP特征峰反应振幅密度高于鼻侧视野(P<0.05)。
  在六个离心度,上半视野每个半环的 mVEP的特征峰的潜伏期的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每个半环间的振幅反应密度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下半视野也进行同样的分析,得到类似的结果。
  mERG:上半视野的潜伏期比下半视野延长,振幅反应密度低于下半视野,但二者的潜伏期和振幅反应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ERG颞侧视野特征峰的潜伏期与鼻侧视野比较延长,反应振幅密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六个离心度,mERG的振幅反应密度各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六个离心度的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
  双眼视觉的多焦电生理检查:mVEP在上下半侧视野,双眼受检反应的振幅大于单眼分别受检的最大反应的振幅(P<0.05),存在mVEP的双眼总和;mVEP在六个离心度,在中央两个半环区内存在明显的总和现象,其余各环区未发现明显的总和现象;正常组mERG未发现双眼总和现象。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治疗前的mVEP与mERG图形特点
  mVEP:在上下半侧视野,弱视眼的mVEP反应振幅密度与正常眼和对侧眼相比较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的对侧眼与正常眼相比较反应振幅密度也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眼上下半侧视野的特征峰的潜伏期较对侧眼和正常眼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对侧眼与正常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鼻颞侧视野,弱视眼较对侧眼的反应振幅密度下降、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六个离心度,弱视眼的mVEP特征峰的反应振幅密度都较其正常眼和对侧眼对应的值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侧眼与正常眼mVEP特征峰的反应振幅密度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眼mVEP在六个离心度的特征峰潜伏期比较,均较对侧眼和正常眼延长(P<0.05)。
  mERG:在上下半侧视野,弱视眼的mERG特征峰的反应振幅密度与对侧眼和正常眼相比较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眼与正常眼的反应振幅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三者之间mERG的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鼻颞侧视野,弱视眼的 mERG特征峰的反应振幅密度在鼻侧视野较正常眼和对侧眼下降,低于颞侧视野(P<0.05);在六个离心度,弱视眼的mERG的特征峰反应振幅密度与正常眼和对侧眼比较,在第一环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环与正常眼和对侧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侧眼和正常眼的特征峰的反应振幅密度各环之间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眼mERG特征峰的潜伏期与正常眼和对侧眼相比,在各环未见明显的延长(P>0.05)。
  弱视双眼mVEP、mERG图形异常程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mVEP和mERG波形双眼非对称性分析,发现弱视眼在中央区损害最大,随离心度增加,RAC减小;弱视双眼的 mVEP的非对称性系数与弱视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弱视越加严重,非对称性系数越大,波形异常程度也越大。mERG波形的非对称系数与弱视程度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关系。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治疗后的mVEP与mERG波形特点
  mVEP:弱视眼的上、下半侧视野之间和鼻、颞侧视野之间比较,其特征峰的潜伏期和反应振幅密度都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侧眼比较,振幅反应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潜伏期仍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六个离心度,mVEP振幅反应密度在各环较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一、二环较正常组比较,振幅反应密度仍减低、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
  mERG:弱视眼的上、下半侧视野之间和鼻、颞侧视野之间比较,特征峰的潜伏期和反应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侧眼比较,振幅反应密度和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六个离心度,振幅反应密度和潜伏期与对侧眼、正常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四、在治疗前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双眼视觉功能
  1、Titmus立体图检查和同视机检查:分析轻、中、重度不同程度弱视组,三组之间中心立体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弱视组的中心立体视较好,弱视的程度越严重,立体视越差;经过弱视综合治疗后,轻、中度弱视组的中心立体视得到明显改善,轻、中度弱视组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视弱视组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双眼视觉的多焦电生理检查:治疗前轻度弱视组mVEP在上下半侧视野、鼻颞侧视野,双眼反应的振幅大于单眼的最大反应的振幅(P<0.05),中、重度弱视组无明显总和现象(P﹥0.05);治疗后轻、中度弱视组mVEP在上下半侧视野、鼻颞侧视野,双眼反应的振幅大于单眼的最大反应的振幅(P<0.05),重度弱视组无总和现象;在六个离心度上,弱视治疗前、后mVEP无双眼总和现象。
  结论:
  1、弱视患者在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皮层、视网膜都有异常损害;弱视的mVEP、mERG中心区的异常明显大于周边区,支持弱视损害的中心机制。
  2、弱视越严重,mVEP波形异常程度越大,mERG没有这种相关性。
  3、弱视达到基本治愈时,视网膜功能基本修复,视觉传导通路和视皮层及双眼视功能未同步修复。
  4、mVEP做为一种客观方法,对于儿童弱视、双眼视功能的检测有一定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