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赣南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6h】

江西赣南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法在江西赣南地区人群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强度。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病例116例,并随访至2016年2月28日。在术后48-72小时内即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后开始行低强度抗凝治疗:口服华法令,2.5mg/日,住院期间每日或隔日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比值(INR),根据PT-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以PT-INR值达1.5-2.2(AVR1.5-1.8;MVR、TVR、DVR及多瓣膜置换者1.8-2.2)为标准调整华法令用量。期间记录口服华法令剂量、临床并发症情况,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浓度、华法令血药浓度及PT-INR值。随访以电话、信件、门诊复查及微信等方式进行,并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PT-INR值及华法林用药剂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期间共收集649人次 PT-INR值,所有患者平均 PT-INR值(1.83±0.32),其中在目标范围1.5-2.2者503例次(77.50%),PT-INR<1.5者53例(8.17%),PT-INR>2.2者93例(14.33%)。住院期间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出血6例(发生率3.89%病人年),华法林平均维持量(2.45±0.98) mg,PT-INR值大部分介于1.5~1.9之间,平均值为(1.83±0.42)。出院后随访患者116例,男47例,女69例,术后因手机丢失等各种原因失访3例,实际随访患者113例,随访率97.4%,随访时间0.25-2.33年,平均1.33年,共154.28病人年;随访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出血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无严重性出血,华法林平均维持量(2.40±0.86) mg, PT-INR值大部分介于1.5~1.9之间,平均值为(1.78±0.42)。本组中共发生出血8例(发生率5.19%病人年),血栓栓塞4例(发生率2.59%病人年),发生在目标值PT-INR范围内的出血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超出目标值PT-INR范围的出血6例(发生率3.89%病人年),在目标值PT-INR范围内血栓栓塞事件1例(发生率0.65%病人年),在目标值PT-INR范围外的血栓栓塞事件3例(发生率1.94%病人年)。早期(<3个月)并发症为8例(发生率5.19%病人年),其中出血6例(发生率3.89%病人年),血栓栓塞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随访后期出血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血栓栓塞事件2例(发生率1.30%病人年),早期抗凝并发症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后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出血是赣南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明显高于后期;
  2. PT-INR作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一个抗凝监测指标,对于指导临床医生安全有效地调整华法林剂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赣南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用PT-INR值达1.5-2.2为标准指导患者行低强度抗凝治疗,既能达到稳定抗凝状态,又能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符合赣南地区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的实际情况,对于预防出血及栓塞均较为理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