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定量分析
【6h】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定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

1.5国内外文献回顾

注释:

第二章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农村金融理论述评

2.1金融发展理论述评

2.1.1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形成

2.1.2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新进展

2.2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2.1农村融资理论(农村信贷补贴论)

2.2.2农村金融市场论

2.2.3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及局部知识分析范式

注释:

第三章农村金融体制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

3.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

3.1.1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历程

3.1.2我国农信社改革历程

3.2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3.2.1农村金融机构效率低下

3.2.2城乡金融呈现明显的二元性

3.2.3农村金融内部二元性突出

注释:

第四章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实证检验

4.1基于FIR测度的农村金融抑制分析

4.2基于多变量关系测度的农村金融抑制实证分析

4.2.1基于马尔科·帕加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农村金融抑制实证检验

4.2.2基于农民增收的农村金融抑制实证检验

注释: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5.1结论

5.1.1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制度因素分析

5.1.2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制度根源分析

5.2政策建议

5.2.1改善农村金融外部条件

5.2.2优化农村金融内部结构

注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而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现代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在定性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历程及其现状的基础上,定量的测度了基于金融相关率的农村金融抑制状况,并以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户收入提高为参照量,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抑制背后的因素及根源,得出结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体制的制度安排上,如宏观财政支农控制力的弱化、利率的管制、信贷的配给以及由于正规金融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民间金融的活跃等,其根源在于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改革以及对微观治理机制的忽视。针对这些结论,笔者最后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抑制政策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农村金融外部条件的改善力度,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环境的完善、创造良好的政治基础、加快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要优化农村金融内部结构。最终形成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