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发性脑出血的操作机制及不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6h】

自发性脑出血的操作机制及不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原发性损伤机制

2.1 血肿的占位效应

2.2 早期血肿扩大

2.3 继发性脑室出血

第3章 继发性损伤机制

3.1 灶周组织水肿的产生

3.2 凝血酶

3.3 红细胞降解产物

3.4 血脑屏障

3.5 炎性损伤

3.6 氧化应激损伤

3.7 补体及补体级联反应

3.8 谷氨酸的细胞兴奋性毒性

3.9 脑细胞死亡

3.10 脑萎缩

3.11 其它

第4章 内源性防御机制

4.1 触珠蛋白(haptoglobin, Hp)

4.2 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Hx)

4.3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

4.4核因子2相关因子2(NF-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 Nrf2)

4.5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4.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

4.7 其他

第5章 不同干预措施对损伤的影响

5.1 针对原发性损伤机制的干预措施

5.2 针对继发性损伤机制的干预措施

5.3 上调内源性防御机制的干预措施

5.4 其它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发性脑内出血是常见的致死性卒中亚型,目前尚没有能改善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和探索新的治疗措施,对其损伤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通常,脑出血后的损伤机制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部分。其中,原发性损伤阶段出现在脑出血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此阶段,血液快速积聚在脑实质中并进一步破坏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引发占位效应,随着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凝血反应而止血,但大部分在24小时内会发生再次出血,致使血肿扩大。当出血部位靠近脑室时,血肿可破入脑室,引起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继发性损伤阶段中,血液凝固和脑实质中的血肿逐步降解,伴随产生的凝血酶和红细胞降解产物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补体活化。炎症反应中,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局部产生或由其它部位运输至出血灶,这些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可活化脑内常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趋化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使这些炎症细胞进入出血部位,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兴奋性毒性损伤,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神经功能受损,当受损神经细胞数量多时,可引起脑萎缩。然而,大脑内也存在自身的防御机制,当遭受出血刺激后,脑实质内许多保护因子上调,这些保护因子能中和凝血酶、血肿降解产物的毒性作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些内源性防御机制并不能完全抵御出血的损伤作用,仍需要外源性的干预和治疗。针对原发性损伤机制、继发性损伤机制和内源性防御机制,目前有大量相关干预策略正处于研究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