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之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
【6h】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之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与研究

2.1传统金融理论的缺陷——理性人假说及预期效用理论

2.2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2.2.1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与认知偏差

2.2.2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前景理论(Prosprct Theory)

2.2.3行为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BPT)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ehaviol Asset Pricing Model , BAPM)

2.2.4投资行为模型

第3章 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学实验

3.1实验整体设计思路

3.2实验方法说明

3.2.1采用实验方法的理由

3.2.2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标准化原则

3.2.3可能的问题及说明

3.3实验内容及设计

3.3.1实验样本的选取

3.3.2实验的其他一些问题

3.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4.1后见之明

3.4.2过度自信

3.4.3锚定效应

3.4.4代表性偏差

3.4.5框架效应

3.4.6损失厌恶

3.4.7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3.4.8模糊厌恶

3.4.9对心理账户的检验

3.4.10赌场资金效应

3.4.11参考点依赖性(Reference Dependence)

3.5小结

第4章 影响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4.1个体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1.1个人投资者基本情况

4.1.2个人投资者投资现状

4.2宏观环境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3信息披露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4上市公司素质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5政策及市场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第5章 建议与结论

5.1对投资者自身的建议

5.1.1避免可得性偏差与代表性偏差

5.1.2克服锚定心理

5.1.3正确对待过度自信和乐观主义

5.1.4克服保守主义

5.1.5消除神奇式思考和准神奇式思考

5.1.6防止后见之明

5.2对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的建议

5.2.1规范政府行为,为理性投资创造市场环境

5.2.2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5.2.3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投资者教育活动

5.2.4加强对证券违规行为的监管

5.2.5建立新的金融避险机制,开发新的金融证券产品

5.3对券商和上市公司的建议

5.3.1券商应进一步加深对投资者需求的认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5.3.2券商应建立重大事件风险预警制度和风险揭示制度

5.3.3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5.4结论及不足

5.4.1本文的结论

5.4.2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以有效市场假说(EMH)为代表的经典金融理论在研究投资者投资行为时,假设市场的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并且市场总是有效的。20世纪70年代,有效市场假说在学术界的支配地位达到了顶点。然而随着对金融市场上各种异象(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现以及在诸多学者对证券收益过度波动进行验证之后,这些以理性分析为假设前提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而后大量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投资者存在着固有的行为认知偏差,如代表性偏差、心理账户、损失规避、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者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与基于上述理论假设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20世纪80年代以及之后的许多金融文献开始从不同于有效市场理论的角度,即转而从投资者行为和心理出发来研究金融市场,于是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新的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学诞生了,到了90年代相关理论研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逐步趋于成熟。该理论认为只有在承认市场参与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情况下才能解释某些市场异常现象。与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理论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 目前就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结构而言,个体投资者在数量上仍占多数,据最新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24日,个人投资者数量达12994.660万户,占到投资者总数的99.64%,而机构投资者数量为47.380万户,仅占投资者总数的0.36%,即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的绝大部分这一事实仍未改变。而又因其自身存在固有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进而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故对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行为金融理论作以系统阐述,指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和行为偏差;然后在“个体投资者心理学实验”和“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影响因素”两个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并加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发现中国个体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行为中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具体有:“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心理账户”、“后见之明”等;同时发现影响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主要存在五大因素:个体因素、宏观环境因素、信息获取因素、上市公司质量因素以及政策和市场因素,其中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国家针对证券市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走向和个人投资行为的主要因素,可见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最后本文从保护个体投资者的角度出发,针对投资者本身存在的认知偏差及其外界干扰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