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扬弃与超越——鲁迅与中国孝文化的关系
【6h】

扬弃与超越——鲁迅与中国孝文化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颠覆与解构——鲁迅对中国孝文化的批判

第一节 抨击与颠覆

第二节 解剖与解构

第三节 控诉与反拨

第二章 牺牲与奉献——鲁迅对中国孝文化的践行

第一节 责无旁贷的担当

第二节 欲罢不能的牺牲

第三节 悖论与裂变

第三章 继承与超越——鲁迅对中国孝文化的重构

第一节 “慈父”与牺牲

第二节 幼者本位与生命延续

第三节 关爱与孝道

第四章 失落与转移——鲁迅对中国孝文化的价值转换

第一节 陷落与突围

第二节 责任与忧患

第三节 牺牲与爱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鲁迅与中国孝文化的关系体现在四个层面:首先,五四时期,鲁迅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对中国孝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揭露了其等级性、封建性、压迫性、专制性、残酷性和虚伪性,具有巨大的时代意义。其次,他并未全盘否定中国的孝文化,而是认真而又严格地践行符合人的自然天性的孝道,成为了新时代行孝的楷模;为了母亲,他又不得不践行封建孝道,作出了无可奈何的欲罢不能的牺牲,从而给他带来巨大的悖论性的痛苦和导致了他自身的裂变。第三,鲁迅凭着其卓越的思想,从人类学的进化的高度,继承了中国孝文化的精华——符合人的自然天性的孝道,系统地提出了幼者本位主义,无私地继承和发展了父慈思想,严肃地建构了新型的父子关系的理论,从而严密地重构了自己的孝文化体系。第四,在中国孝文化的影响下,鲁迅自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崇高的爱国情,面对残败不堪的祖国,面对愚昧无知的受苦受难的民族,他感到空前的失落与失望,而“孝”使鲁迅摒弃“忠君”思想,转向“忠于”民族,他迅速成长为一个爱国、爱民的坚强的战士,为拯救民族而日夜奋战不息,为国家的富强而鞠躬尽瘁,“以天下为己任”,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转换和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