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
【6h】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文摘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内有关人才观的研究

0.2.2 国外有关人才观的研究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与研究不足

0.4.1 主要创新

0.4.2 研究不足

1 人才思想的历史溯源

1.1 重才思想

1.2 识才标准

1.3 辨才方法

1.4 任才理念

1.5 用才之道

1.6 本章小结

2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2.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力资本理论

2.2 列宁人才思想

2.2.1 列宁的人才地位论

2.2.2 列宁的人才培养论

2.2.3 列宁的人才选拔

2.2.4 列宁的人才使用论

2.3 我国三代领导人人才思想

2.3.1 毛泽东人才思想

2.3.2 邓小平人才思想

2.3.3 江泽民人才思想

2.4 科学人才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2.4.1 科学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2.4.2 科学人才观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2.5 本章小结

3 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

3.1 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1.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内涵

3.1.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

3.2 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是“人人都能成才”

3.2.1 “人人都能成才”的内涵

3.2.2 “人人都能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

3.3 科学人才观的根本原则是“党管人才”

3.3.1 “党管人才”的内涵

3.3.2 “党管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根本原则

3.4 科学人才观的实践要义是”以用为本”

3.4.1 “以用为本”的内涵

3.4.2 “以用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实践要义

3.5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宗旨是“服务发展”

3.5.1 “服务发展”的内涵

3.5.2 “服务发展”是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宗旨

3.6 本章小结

4 科学人才观的创新理念

4.1 “重物”更要“重人”

4.1.1 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

4.1.2 人才开发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开发

4.1.3 人才引进是最有价值的引进

4.2 重“学历、职称”更要重“能力、业绩”

4.2.1 唯学历、职称论人才是人才观认识上的一大误区

4.2.2 评价人才应实行能力导向与业绩导向

4.3 重“所有”更要重“所用”

4.3.1 倡导不拘一格用人才

4.3.2 构建“人才使用国际化”的理念

4.4 重“管理”更要重“服务”

4.4.1 “服务为先”是现代人才管理的出发点

4.4.2 “服务人才”是党管人才的落脚点

4.5 重“有形之手”更要重“无形之手”

4.5.1 计划和市场是人才资源配置的手段

4.5.2 加快人才配置的市场化

4.6 本章小结

5 科学人才观的实践应用

5.1 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5.1.1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5.1.2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5.1.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5.1.4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5.1.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5.1.6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5.2 人才开发机制的新构建

5.2.1 人才培养机制

5.2.2 人才评价机制

5.2.3 人才使用机制

5.2.4 人才流动机制

5.2.5 人才激励机制

5.3 人才发展环境的新营造

5.3.1 人才创新环境

5.3.2 人才生态环境

5.3.3 人才服务环境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各国竞谋发展,争相崛起。而人才资源作为现实竞争中的“核心资源”、“第一资源”,无可回避地受到各国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战略,就能赢得什么样的竞争格局和发展优势。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鲜明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为占领中国崛起的制高点指明了方向。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对科学人才观的系统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的结论。
   1.科学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人才观借鉴并吸收了中国传统人才观和各国先进人才思想的丰富营养,汲取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理论精髓,继承并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的思想精华,并根据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进行了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三代领导人人才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才理论。
   2.科学人才观的本质内涵由五个方面构成。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价值导向是“人人都能成才”,根本原则是“党管人才”,实践要义是”以用为本”,基本宗旨是“服务发展”。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构成了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我们必须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认识和树立科学人才观。
   3.科学人才观倡导五大创新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跳出理解误区、冲破思想樊篱,大力倡导并积极实践“重物”更要“重人”的大投资观、重“学历、职称”更要重“能力、业绩”的大评价观、重“所有”更要重“所用”的大开放观、重“管理”更要重“服务”的大服务观、重“有形之手”更要重“无形之手”的大配置观,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4.落实科学人才观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躬行实践科学人才观,必须突出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三类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必须抓住机制建设这个关键,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等工作机制;必须强化环境建设这个保障,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创新环境、生态环境和服务环境,真正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科学人才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快建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共同努力建设人才强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