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策略探析
【6h】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策略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技术联盟的概念

1.2.2 知识管理的概念

1.2.3 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的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技术联盟知识研究现状

1.3.2 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交易成本理论

2.2 价值链理论

2.3 企业资源学派理论

2.4 联盟知识基础理论

2.5 知识与组织学习理论

2.6 知识创造理论

第三章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现状概述

第四章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学习管理策略

4.1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学习的构成要素

4.2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

4.2.1 知识的可获得性

4.2.2 联盟伙伴的知识吸收能力

4.2.3 学习的连接管理

4.3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学习的现实障碍

4.3.1 联盟知识本身蕴含的障碍

4.3.2 我国企业自身蕴含的障碍

4.3.3 联盟伙伴蕴含的障碍

4.4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学习管理的优化策略

4.4.1 创造学习的环境氛围

4.4.2 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

4.4.3 变革联盟的组织制度

4.4.4 构建先进的学习型组织

4.4.5 确定合理的知识学习边界

4.4.6 整合学习的渠道体系

4.4.7 构筑互信的伙伴关系

第五章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管理策略

5.1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总体功效

5.2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协同效应

5.3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5.3.1 客观因素

5.3.2 主观因素

5.4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的现实障碍

5.4.1 指导思想本身蕴含的障碍

5.4.2 学习能力差异蕴含的障碍

5.4.3 联盟成员信任蕴含的障碍

5.4.4 知识共享动力蕴含的障碍

5.4.5 知识流动网络蕴含的障碍

5.5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共享管理的优化策略

5.5.1 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5.5.2 构筑牢固的互信机制

5.5.3 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

5.5.4 建立完备的知识流动网络

第六章 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创新管理策略

6.1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创新的机理分析

6.2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创新的过程模型

6.3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

6.3.1 技术联盟间的双环学习性

6.3.2 技术联盟间的文化一致性

6.3.3 技术联盟间的互惠依赖性

6.3.4 技术联盟间的资源互补性

6.4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创新的现实障碍

6.4.1 联盟企业沟通蕴含的障碍

6.4.2 联盟企业文化蕴含的障碍

6.4.3 联盟企业心智模式蕴含的障碍

6.5 企业技术联盟知识创新管理的优化策略

6.5.1 树立战略眼光

6.5.2 优化促进机制

6.5.3 健全激励机制

6.5.4 塑造联盟文化

第七章 我国TD—SCDMA技术联盟知识管理模式分析

7.1 TD-SCDMA技术联盟的形成发展

7.2 TD-SCDMA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的过程评析

7.2.1 知识学习和共享管理

7.2.2 知识创新管理

7.3 TD-SCDMA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的功效分析

7.3.1 明确了整合的战略动机

7.3.2 建立了和谐的知识共享氛围

7.3.3 塑造了良好的联盟企业文化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技术联盟作为当今常见的企业竞合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技术联盟本质上是一种以知识活动为基础的合作,是组织之间实现知识传递、分享和整合等知识互动的过程。技术联盟强调通过技术竞争与合作来开拓市场,在联盟伙伴间以知识纽带为基础,以知识的学习和创造为特征,以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利用为主要内容,是一种动态知识联盟。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学习、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基于技术联盟和知识管理的结点,探析了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中知识学习、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管理的优化策略。
   本文首先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界定了技术联盟、知识管理和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等基本概念,综述了技术联盟知识和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组织架构。然后,在阐述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理论基础和分析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现状概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学习管理、知识共享管理和知识创新管理策略进行了探究,并对我国TD-SCDMA技术联盟知识管理的实践模式进行了评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