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变迁研究
【6h】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国内研究现状

1.4基本概念的界定

2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建立

2.1清末、民国初年的“级任教师制”

2.2民国时期的“导师制”

2.3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确立

3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的历史变迁

3.1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时期(1949——1956)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

3.2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时期(1956——1966)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

3.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

3.4 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时期(1977——2011)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

4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中的几个问题

4.1班主任工作职责中劳动教育的缺失

4.2班主任缺乏对“非本班级学生”的教育责任

4.3家长、社会与班主任关系缺乏正确定位

4.4具体学校层面缺乏将国家层面颁布的班主任工作职责内化、具体化

4.5 国家层面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缺乏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综合考虑

4.6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中坚持教育公平理念的力度不够

5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的整体反思

5.1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5.2班主任工作职责与德育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

附录二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

附录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

附录四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教育也正在发生转型性变革,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势在必行。要进行班主任制度变革,班主任工作制度变革是关键。班主任工作制度变革,首在从理论层面理清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及其不足之处。
  本研究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梳理、回溯、班主任制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历史变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提出理性反思。
  具体而言,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思路、方法、国内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班主任及班主任制度的诞生过程。第三部分对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回溯、梳理和比较。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中的几个问题:班主任工作职责中劳动教育的缺失;班主任缺乏对“非本班级学生”的教育责任;家长、社会与班主任关系缺乏正确的定位;具体学校层面缺乏将全国层面颁布的班主任工作职责内化、具体化;国家层面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缺乏多角度考虑;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中坚持教育公平理念的力度不够。第五部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的变迁进行了整体反思。反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班主任工作职责与德育的关系。在结论部分对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变革进行了初步理论思考,并明确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