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压抑者的情绪信息记忆的实验研究
【6h】

压抑者的情绪信息记忆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研究回顾

1.1 压抑与压抑者

1.2人格与情绪信息记忆

1.3压抑者的情绪信息记忆

1.4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2.实验一 压抑者的点探测记忆双任务研究

2.1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法

2.3实验设计

2.4实验程序

2.5结果与分析

2.6讨论

3.实验二 压抑者的情绪记忆加工机制研究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方法

3.3实验设计

3.4实验程序

3.5结果与分析

3.6讨论

4.总的讨论与结论

4.1总的讨论

4.2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压抑者是具有压抑人格个体的统称,心理学家Weinberger早在19世纪70年代末提出压抑人格的概念,他认为压抑人格是具有回避威胁或消极刺激为主要特征的群体,并在1990年就明确定义为同时具有低特质焦虑和高防御两个特征的为压抑者,不具有压抑人格特征的为非压抑者。近30多年西方心理学家对压抑者的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许多研究者发现,在关于压抑者的的记忆实验中,压抑者有回避威胁或消极信息的加工偏向,而且他们很难回忆出消极信息或相较于非压抑者来说回忆出更少的消极信息。另外一些研究者得出的结果认为,压抑者并不存在所谓的消极回避加工机制。同时,对于压抑者的回避加工的内在机制,心理学家们都提出了自己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压抑者的回避加工发生在记忆的编码阶段,有的研究者认为发生在提取阶段,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既发生在编码阶段也发生在提取阶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其一验证压抑者在有压力的前提下对消极情绪词是否有回避加工方式,以及对压抑者在情绪词的自由回忆任务上对消极词的回忆量与非压抑者是否有显著差异。其二则探索压抑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对词性辨别的时间是否有存在显著差异,以及在压抑者自己控制记忆时间的条件下,对各个词性的编码加工时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探讨回忆量是否有有差异。实验一是点探测和记忆的双重任务,实验结束后有个分心测验,再让被试自由回忆写下刚刚看到的词语。实验二是词性辨别和记忆的双重任务,被试在每个刺激词语出现后辨别并按相应键反应,然后有个空白页记录被试对每个刺激的编码加工时间,探讨压抑者和非压抑者在编码加工阶段对消极情绪词有没有差异,并记录比较回忆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本论文研究的假设是,(1)在点探测与记忆的双重刺激实验中,压抑者并不会对消极信息有回避加工的方式,且压抑者在自由回忆任务上对消极情绪词也没有显著差异。(2)在词性辨别和记忆的双重刺激实验中,被试在有压力的前提下对词性辨别的时间不会有显著差异,在压抑者自己控制记忆时间的条件下,不会产生对消极情绪词的回避加工,相反对消极情绪词的注意会更多,即对消极情绪词的编码加工时间会显著多于中性词的编码时间。
  本论文研究的结果为,(1)在点探测与记忆的双重刺激实验中,点探测反应时中的人格类型和词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且人格类型和词性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在自由回忆任务的分析中发现,人格类型与词性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无显著差异。(2)在词性辨别与记忆的实验中,词性辨别时间的主体内效应不显著,人格类型的主体间效应也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压抑者对消极情绪词没有产生回避加工方式,反而对消极词的编码加工时间要显著多于中性词。在自由回忆任务中,压抑者对消极词的回忆量与积极词和中性词没有呈现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