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草书创作理念及其演变研究
【6h】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草书创作理念及其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时代风尚

1.1 形式化美术化倾向

1.2 民间化

2 笔法

2.1 碑帖相融、书体互参

2.2 晚明书法在笔法方面的影响

2.3 “审丑”理念对笔法的影响

2.4 对二王魏晋笔法的再度重视及“新帖学”的倡导

3 结体

3.1 民间书法对结体观念的影响

3.2 结体的“丑”化

4 墨法

4.1 墨法发展的新阶段

4.2 墨法“偶然性”效果的运用

5 章法

5.1 从阅读到欣赏的转型

5.2 形式至上带来的副作用

6 品格修养

6.1 修养的博与约

6.2 艺术人格与市场人格

7 文辞含义

7.1 文辞含义在创作中地位的弱化

7.2 文辞史实性意义的亟待加强

7.3 创作中常见的文辞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书法发展进程,尤其是当今行草书创作理念的变化与现实状况,力求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学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这一时期行草书创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评判以及力争为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从行草书创作本身出发,以其各个相关的主要方面为行文结构,分别对其加以评析。全文除了序论和结语之外,分为七个主要部分:第一,时代风尚:第二,笔法;第三,结体;第四,墨法;第五,章法;第六,品格修养;第七,文辞含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