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面部表情相对识别的眼动研究
【6h】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面部表情相对识别的眼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认知方式概述

1.1.1 认知方式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1.1.2 场认知方式的定义和测量

1.1.3 场认知方式个体信息加工特点

1.1.4 场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

1.2 情绪和面部表情概述

1.2.1 情绪的定义和成分

1.2.2 面部表情概述

1.3 眼动研究概述

1.3.1 眼动研究的原理

1.3.2 眼动研究主要指标

1.3.3 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的特色与研究的意义

2.3.1 研究的特色

2.3.2 研究的意义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被试

3.3 研究工具

3.3.1 镶嵌图形测验

3.3.2 情绪图片

3.3.3 眼动仪

3.3.4 数据处理

3.4 施测程序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1 行为结果

3.5.2 眼动数据

4 总讨论

4.1 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的讨论

4.2 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面部表情识别反应时的讨论

4.3 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面部表情识别强度评分的讨论

4.4 在不同兴趣区内注视点个数的差异性讨论

4.4.1 对兴趣区1和兴趣区2上的注视点个数讨论

4.4.2 对兴趣区3和兴趣区4上的注视点个数讨论

4.5 在不同兴趣区内注视时间的差异性讨论

4.5.1 对兴趣区1和兴趣区2上的注视时间讨论

4.5.2 对兴趣区3和兴趣区4上的注视时间讨论

4.6 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眼动轨迹相关讨论

4.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面部表情不仅流露出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情感趋向,还包含着个体的气质、性格、行为特征等人格特质。而从面部表情线索上得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和好恶程度,反映了个体情商的高低,影响着个体的社会适应。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活动,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既往已有多项研究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识别面部表情进行过探讨,但对其进行面部表情相对识别(即在不同背景或情境下对面部表情的识别)的研究尚为空白。那么,场认知方式在不同背景或复杂情境下是否会对面部表情识别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它是如何影响面部表情的识别呢?
   本研究以Ekman的情绪面孔图片库(JACFEE)中的高兴和悲伤面部表情图片以及国际情感图片系统(IAPS)中的中性风景图为实验材料,对团体施测筛选出的48名场依存-场独立认知方式个体使用眼动研究方法对此进行了考察,旨在探讨场依存-场独立个体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对高兴和悲伤表情的相对识别状况。从行为学的正确率、反应时和强度评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眼动注视轨迹、兴趣区内的注视持续时间、注视点个数等指标进行考察。
   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高兴和悲伤表情的整体识别正确率上出现了“天花板效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高兴表情识别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悲伤表情。在有背景条件下,场依存组被试反应时更长。
   3.在一致表情为背景条件下场依存组被试强度评分高于场独立组,在风景图为背景和不一致表情为背景条件下场独立组被试评分更高。
   4.场依存组被试的注视点个数和注视时间显著多于场独立组,两组被试对眉-眼区的注视均多于口-鼻区;场依存组被试在不一致表情为背景条件下对背景区域的注视更多。
   5.场依存组被试在不同性质的表情上都有更多的注视。两类被试对悲伤表情的识别上表现出需要借助对目标表情眉眼区的注视,并结合口鼻区肌肉的改变来综合判别的“倒Δ”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