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日报》“走转改”专题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
【6h】

《人民日报》“走转改”专题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框架理论溯源

1.2.2 框架理论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1.2.4 我国“走转改”报道研究综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目的

1.3.4 研究假设

1.3.5 类目建构

第2章 《人民日报》“走转改”报道内容框架分析

2.1 报道数量

2.2 报道对象

2.3 报道形式

2.4 报道区域

第3章 《人民日报》“走转改’’报道的文本框架研究

3.1 标题

3.2 叙事视角

3.3 引语

3.4 表达方式

3.5 篇幅字数及版面布置

第4章 “走转改”报道的研究结论和反思

4.1 对《人民日报》“走转改”报道活动的研究结论

4.1.1 “走基层”报道活动呈现常态化趋势

4.1.2 采访和报道中体现出强烈深厚的人文关怀

4.1.3 报道专栏形式坚持“三贴近”原则

4.1.4 语言文字通俗易懂,文风平易近人

4.1.5 报道活动以正面和中性基调为主

4.2 关于党报践行“走转改”精神的几点思考

4.2.1 应以“走转改”活动为改革契机,转变官方话语方式

4.2.2 党报的新闻报道应尽量保持平衡客观

4.2.3 党报的新闻业务改革应坚持创新精神

4.2.4 党报应将“走转改”落实为长效机制

4.3 研究局限

4.3.1 研究样本的收集不够全面完整

4.3.2 研究方法和分析策略略显单薄

4.3.3 类目建构有待完善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框架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青睐,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也将其相关理论运用于当前的热点新闻事件的分析中。众所周知,新闻媒体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干预引导能力。媒体在选择和重组信息时所渗透的价值倾向,以及通过评论等形式明确表露的观点,都将对受众的认知、判断、感情和意见等产生显著的影响。2011年8月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的“走转改”活动,《人民日报》率先开始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下设“一线见闻”、“蹲点调研”等子栏目。专栏一经推出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研究“走转改”活动的报道的经验和不足,将对今后新闻业务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指导,选取了《人民日报》自专栏开辟以来一年的“走转改”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梳理“走转改”报道的发展轨迹和文本内容框架,总结报道的具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就如何改进“走转改”新闻报道提出建议。
   本文在对“走转改”新闻框架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人民日报》“走转改”新闻报道呈现的历史变迁轨迹,对为期一年的“走转改”报道进行内容框架分析和文本框架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建构了报道数量框架、报道形式框架和报道主体框架,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报道修辞文本和报道话语框架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研究结论显示,“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人民日报》的报道数量随着社会热点时期的变化而变化,报道主体框架在分析中侧重于报道农民、工人、技术工人和办事人员为代表的社会的中下层,报道形式以消息为主;人民日报报道话语风格变化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逐渐向客观、平民化转变;叙述方式上兼有细节描写和评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