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慧宗杲士大夫禅学思想研究
【6h】

大慧宗杲士大夫禅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大慧宗杲禅师的生平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大慧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现实与理论依据

1.1 士大夫禅学的现实依据

1.1.1 士大夫阶层的兴盛

1.1.2 士大夫参禅群体

1.1.3 士大夫的生命困顿

1.2 大慧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经典依据

1.2.1 《维摩诘经》

1.2.2 《华严经》

2 大慧宗杲士大夫禅学的核心内容

2.1 菩提心即忠义心

2.1.1 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

2.1.2 菩提心即忠义心

2.2 看话禅的提倡

2.2.1 对默照禅的批判

2.2.2 宗杲看话禅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3 宗杲士大夫禅学的历史地位及现代启示

3.1 宗杲士大夫禅学的历史地位

3.1.1 推动宋代禅宗新发展

3.1.2 促进儒佛融合

3.2 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现代启示

3.2.1 即世间体认心性,了脱生死

3.2.2 即世间觉醒生命、安顿心灵、回归本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大慧宗杲,两宋著名禅僧,一生命运多揣,因心系家国百姓,与士大夫交往十分紧密。大慧宗杲生活的时代,禅学虽然与儒、道两家珠联璧合,但仍旧不失其核心——对无限的宇宙真相本性的探索。客观来说,大慧宗杲的禅学智慧,并非来自于与儒道的结合,虽年幼时受过儒家的影响,但所悟之道,仍是出于对生命和宇宙实相的契证。六祖慧能率领的禅宗革新,将佛陀的智慧落实在普通的大众生活中,使得众多修行者都建立了自信成佛的信心。这让传统的佛教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禅宗到了宋代,更是因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吸引了无数士大夫,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存在形式,很难摆脱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于是宗杲继承了六祖的精神,将临济宗“即心即佛”的思想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需要,转换成“菩提心即忠义心”的命题,为担负治国平天下之大任的士大夫提供了一套即世间求解脱的超越理想,宗杲提出的这条道路,是沟通儒家和禅学的恰当方式。
   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大慧宗杲如何发表关于士大夫学禅的看法。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论述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其中第一节梳理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现实依据,这一节主要围绕着两宋时期士大夫学佛思潮的兴起现状和时代下士大夫的生命困顿来展开;第二节梳理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理论依据,文章列举了两部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和《华严经》,在两部经中寻找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理论支撑。在明确了第一章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现实和理论依据之后,紧接着第二章阐述宗杲士大夫禅学的核心内容。宗杲士大夫禅学的核心内容是“菩提心即忠义心”,第二章第一节围绕着“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和“菩提心即忠义心”来展开论述这一核心内容;第二章的第二节阐述士大夫禅学的实践方法,即看话禅。这一节先阐释了宗杲对“默照禅”的批判。然后再对宗杲的看话禅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作一个系统的梳理。第三章以宗杲士大夫禅学的方法为理论背景,提出了宗杲士大夫禅学的历史地位,主要从推动宋代禅宗新发展、促进儒佛融合两方面来展开;第二节通过外界对宗杲禅法的质疑,提出一点对其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总结宗杲士大夫禅学的现实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