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心”之间——魏了翁哲学研究
【6h】

“理”、“心”之间——魏了翁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魏了翁生平、著述研究

二、魏了翁文学、文献学研究及其他

三、魏了翁经学、实学以及教育思想研究

四、魏了翁哲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 魏了翁生平及其哲学思想背景

第一节 魏了翁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第二节 哲学思想背景

一、庆元学禁

二、朱子学遗留问题

第二章 “理”学思想

第一节 理气观

一、理

二、气

三、理与气

第二节 道器观

第三节 体用观

一、“体用不分”

二、“人与万物一体”

第三章 “心”学思想

第一节 心

一、心为太极

二、心是理之会

三、心是天

四、心之特性

第二节 心性论

一、性善之义具于《易》

二、性与理

三、心与性

四、性与情

第四章“理”学与“心”学之争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理”学融合“心”学

一、“心”学思想由来已久

二、世风弊病促进“理”、“心”融合

三、“理”、“心”融合实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魏了翁(鹤山),私淑朱子,南宋后期理学大家。其生平丰富,仕途沉浮。又交友甚广,与真德秀并称“西山鹤山”,与朱子的弟子辅广、陆九渊之子陆持之等交往密切。魏了翁所处的时代,处于庆元学禁后不久,士风日卑,人心浮动。魏了翁致力于扭转世风弊病,于学术上用功,又两次上书为周敦颐、二程请谥,对树立理学正统之功尤甚。魏了翁哲学背景复杂,受朱子学遗留问题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魏了翁接触理学之前,沉潜于词章,直至结识朱子的弟子辅广、李子方后,埋读于朱子著作,转投朱子学。所以其早期哲学思想以“理”学思想为主,虽深受朱子影响,但不困顿固陋。在解释理的时候,魏了翁援易入理。而且魏了翁的理气观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达:构造天地万物流行,是气载理行;赋予人的美好秉性,是理先于气;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亦是理先于气。所以,魏了翁的理气关系是既是固定又是不固定的,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理解朱子的理气观是必要的,能够理解朱子理的独立性问题:当且仅当理是逻辑的理的时候,理才可以作为宇宙第一本原,并保持它的独立性。一旦成为实体的理,化为实物,定是理气不分。虽然魏了翁最早被朱子学吸引,但其“心”学思想亦由来已久。魏了翁追求“活精神”,不欲从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从树根枝底下探寻。魏了翁“心”学来源受到孟子性善论、本心的思想,朱子心学思想,以及邵雍“先天心学”思想的共同影响。“心”学思想阐发丰硕,心有宇宙本体的意味,又是人之道德本体之义,显示了其“心学”倾向,所以魏了翁提倡”求其不失本心”、“明心”。尤值一提,魏了翁受到当时政治气候以及士子风气的影响,对朱子学内部进行反思,认为性善之义具于易,未有心统性情之说法,其对朱子心学思想的继承是“精简式”的。并非是对朱子心学,尤其是功夫论的全盘否定而转向“心”学。⑵魏了翁之学术性格涵括“理”学与“心学”,因而对其争议尤多。或认为其整体思想仍属于“理”,或转向“心”,又或将其学术本质定为折衷朱陆,“理”、“心”相融。实际上,魏了翁“心”学是循序而渐进,是一朝一夕的体悟,并非是生硬、突兀的转向与表达,这也体现了“理”学与“心”学共存的合理性奠基。魏了翁兼采“理”、“心”,所以其学术性格混杂“理”、“心”,而使其呈现出“理”、“心”纠缠的局面。⑶魏了翁一则以“理”为本,一则以“心”为本。但魏了翁未有“心与理一”的命题,他说的是“心是理之会、气之帅”,“心”与“理”显然是不能划等号的。理者,是仁义礼智之根;心者,是血肉口体之躯。当他说“心是理之会、气之帅”之时,是以人的角度,具体来说是以道德主体的角度来说明的,非是宇宙本原的角度,非是“心即理”。因而,魏了翁对于“理”、“心”两者的问题仍然是未能够妥善的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