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性恋大学新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共情对消极态度的改变
【6h】

异性恋大学新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共情对消极态度的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同性恋

1.2 态度

1.3 共情

1.4 同性恋、态度、共情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2.2本研究对现有不足的改进

2.3研究意义

3 研究一 异性恋大学新生对同性恋(男同、女同)内隐和外显态度的现状研究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

3.4研究结果

3.5结果讨论

3.6结论

4 研究二 共情对男同、女同消极外显和内隐态度的改变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研究方法

4.4研究结果

4.5结果讨论

4.6 结论

5 总结论

6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日渐积极。然而,公共媒体中与同性恋相关的报道多为负面事件;而且,即便是性少数群体的公益网站上,负面评论也不少。因而,考察当前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仍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同时,本研究拟通过共情启动方法,发现适合改变对同性恋消极态度的干预技术,为改善同性恋生存环境提供帮助。
  本研究包含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对同性恋的态度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法(SC-IAT),调查了289名大学新生对同性恋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的现状;研究二采用2(共情:高共情状态,低共情状态)×3(测量时间: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来自研究一的60名消极态度被试进行实验干预,考察共情对消极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干预效果。研究结论如下:
  (1)异性恋大学新生对同性恋外显态度积极,内隐态度消极。外显态度上,对女同比对男同积极;内隐态度上,对男同、女同的差异不显著。
  (2)异性恋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在性别、生源地、了解同性恋、接触过同性恋四个变量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对同性恋的内隐态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了解同性恋,是否接触过同性恋四个变量上差异不显著。
  (3)异性恋大学新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一致,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且不显著。
  (4)共情对同性恋的消极外显态度和男同的消极内隐态度具有改变效果,并具有至少半个月的持续效应。
  (5)共情对女同的消极内隐态度不具有改变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