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安徽地方报纸中的“新政”与“革命”
【6h】

清末安徽地方报纸中的“新政”与“革命”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清末报业概况

一、清末的官报

二 、清末的民报

三、安徽地方性报纸的区域特点

四、安徽地方报纸与上海之关系

第三章 清末安徽报纸中的“新政”

一、安徽官报与“新政”

二、安徽民报与“新政”

第四章 清末安徽报纸的“革命”探究

一、新闻类的“革命”辨析---以《安徽俗话报》为例

二、杂文论说类的“革命”辨析

三、清末安徽民办报纸“革命性”整体辨析

第五章 清末报纸中的安徽路矿问题

一、清末安徽路矿问题历史背景

二、安徽民办报纸中的安徽路矿问题

三、外省报刊对安徽路矿问题的关注-以《东方杂志》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晚清报纸的出现与兴盛,见证了近代早期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各方面的内容。早期具有新思想的知识份子大量投身于地方报纸的创办或撰稿工作中。以这些报纸为媒介,当时的新思想、新意识得以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晚清经济、政治上的诸多方面变革,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的连锁反应。晚清报纸在兴盛的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化特色。本文以安徽地方报纸为中心,揭示当时安徽地方报纸所呈现的特点,其与晚清新政、革命的关系等问题,从另一个侧面理解晚清新政及革命在地方社会中具体表象。
  清末官报,是一种由清政府各级部门主办的官方报刊。它服务于清王朝的统治需要,是清王朝传递思想、方针、政策的形象代言人,也是清末新政口号下的附属产物。清官方办理的官报来源于传统中国的官报,但又自己的特点。其在收录大量政府公文同时,也包含有大量的时政论文、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五花八门的内容,可以透射出晚清新政中地方社会具体运作情况。与官报相比,清末安徽地方非官方报纸呈现出多元的办报模式,内容更加丰富,大体上形成了安庆、芜湖两个办报中心。其办报人、办报活动、办报思想与上海关系密切。但并未出现财团、学会、政党等社会组织办起来的报纸,往往是一群新式知识分子临时联合起来维持报馆的运转,存在的寿命都较短,在很多方面都不太规范。其所含内容就更为广泛,既有对西方新思想、新制度的引介,也有对于时局的看法,同时也不乏对当局的批评或赞扬,甚至在改造国民性、移风易俗方面亦有所涉及,可谓纷繁复杂。本文则主要针对上述两类报纸中涉及新政与革命的内容时行研究。
  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安徽地方各类报纸都有所回应。在《安徽官报》中,虽然绝大多数是官方文件的汇编,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新政推行的困难,新式学堂广泛开办和各级官员对新政的理解。而《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安徽通俗公报》等非官方报纸,则呈现出一种具有独立性格,主张改良,力主普及教育,为民众增进知识的特点,在宣传新知识、普及教育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能否认定为“革命”报纸,则值得商榷。
  本文最后通过对《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安徽通俗公报》三报有关清末安徽路矿事件的报道和分析,发现三报的爱国热情很高,也不畏惧清政府的压力敢于大胆揭露黑暗面。但也暴露了以《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安徽通俗公报》为代表的安徽报纸的缺陷,即没有自己的专属记者因而无法获知详细和细节性的新闻,大量内容属于转载或道听途说,或因与绅商阶层保持距离,因而无法有深刻的经济报道和经济分析,主观性较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