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校企知识转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6h】

校企知识转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1.2.1研究对象

1.2.2基本概念

1.3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3.3结构安排

1.4研究目标和方法

1.5本章小结

2.组织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2.1知识和知识转移特性分析

2.1.1知识的分类

2.1.2知识转移的特性

2.2企业内知识转移研究

2.2.1企业内个体之间的知识转移

2.2.2企业内群体网络下的知识转移

2.3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

2.3.1联盟企业知识转移

2.3.2跨国公司知识转移

2.3.3独立企业间知识转移

2.4校企知识转移研究

2.4.1国内研究工作

2.4.2国外研究工作

2.5现有研究评述

2.6本章小结

3.校企(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模型

3.1隐性知识转移及特征

3.2校企合作中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微分动力建模

3.2.1校企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3.2.2模型假设

3.2.3模型的建立

3.3校企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的分析和管理解释

3.3.1模型的分析

3.3.2模型的管理解释

3.4本章小结

4.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扩散模型

4.1 Bass扩散模型基础

4.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扩散建模

4.2.1基于知识链模型的校企知识扩散过程分析

4.2.2校企知识多重扩散模型

4.3案例分析—以北大方正集团为例

4.3.1北大方正集团简介

4.3.2构建校企知识多重扩散模型

4.4本章小结

5.我国高校对企业知识转移的效率分析

5.1相对效率的测度

5.1.1数据包络分析(DEA)

5.1.2随机前沿估计(SFE)

5.1.3 DEA和SFE的比较

5.2模型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5.2.1指标选择

5.2.2模型选取

5.2.3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3实证分析

5.3.1基于DEA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5.3.2基于SFE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5.4本章小结

6.我国高校研发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分析

6.1知识生产函数

6.2.1 Grilicher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

6.2.2 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模型

6.2.3两个模型的分析

6.2模型选择与数据处理

6.2.1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的选取

6.2.2模型设定

6.2.3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6.3实证分析

6.3.1高校研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溢出效应

6.3.2高校研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地区溢出效应

6.4本章小结

7.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研究结论

7.1.1创新之处

7.1.2实践启示

7.2研究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7.2.1研究的不足之处

7.2.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发展中国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普遍采取两个战略:(1)在创新体系中大力引入外资企业,推动知识和技术进步;(2)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改善他们对区域技术需求的响应能力,提升本国知识资源和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吸收能力的有限性、本土政策的低效性以及创新体系的不连续性等)成为采取前者策略的主要障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知识被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是企业拓展自身知识资源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来源。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校企知识转移对提升企业知识水平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在述评组织知识转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微分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校企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型;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校企合作的多重知识扩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校对企业知识转移的相对效率和非效率因素;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校研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主要形成了如下结论: (1)校企隐性知识转移模型表明高校知识转移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知识水平。高校隐性知识要在企业内部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企业员工必须保持与高校员工多种形式的密切接触、企业内部员工要保持学习交流、要吸引人才(特别是高校专门人才)参与学习。 (2)校企合作下的多重知识扩散模型和北大方正集团的案例分析表明高校知识向企业扩散能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案例分析也表明一个企业要长久保持竞争优势,则要采取灵活的知识转移战略(如校企联合和企业联盟),尽可能地掌握和应用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知识。 (3)我国高校对企业知识转移的效率分析表明我国整体的校企知识转移效率不高,各地区差异大;高校可从企业获得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收入、高校要注重科研应用服务人员的工作、并加大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高校存在一定的研发人力和财力的浪费,需要改革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 (4)我国高校研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无论是全国总体还是地区分组而言,我国高校研发对企业发明专利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且企业发明专利的知识生产处于良性状态。从全国总体来看,高校研发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地区分组则显示溢出效应各有强弱,但无论是全国总体还是地区分组,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知识生产处于非良性状态,东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文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从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特征方式和知识转移的过程途径入手,探讨校企隐性知识转移和知识扩散机制,并对我国省市校企进行实证分析,这种从“高校与企业合作”独特的视角研究组织知识转移,既做到了分析寻找共性因素的综合性,又没有忽略论证个体差别的细致性。 (2)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校企合作中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型论文从微观层面讨论了高校(特别是隐性)知识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知识水平,将校企知识转移分为高校知识传输和企业知识吸收两阶段过程,指出高校隐性知识传播有五种主要途径,企业分三类知识工作者,即企业外部知识学习者、企业知识传播者和企业内部知识学习者,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隐性知识的转移状态和知识工作者身份的转换,对校企隐性知识转移构建模型并求解,采用Matlab仿真讨论了企业获得高校隐性知识的条件和改善转移效果的途径。 (3)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校企知识扩散模型论文从宏观层面讨论了高校知识能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知识链模型分析了高校知识向企业扩散的过程,认为某一时刻企业拥有的三类知识(即新增的外部高校知识、新增的企业内部知识、企业的前期累积知识)均为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创新,采用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校企知识多重扩散模型,并以北大方正集团为案例分析了该集团的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4)从高校和企业角度实证分析我国校企知识转移对我国校企研发管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首先采用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用DEA和SFE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校对企业知识转移的效率,并讨论了影响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的内外部因素;接着分析了我国高校研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模型,并讨论了总体溢出效应与地区溢出效应差异。 本研究主要以年鉴整理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依据,后续研究将对我国各地区高校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进行调研,并考察高校、企业以及政府和中介机构参与的知识转移活动,构建不同信息结构下的博弈模型,以便准确找出校企知识转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有效促进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