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研究
【6h】

中国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概念界定

1.2.1货币危机

1.2.2银行危机

1.2.3金融危机

1.2.4金融脆弱性

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

1.2.2国内相关研究

1.2.3文献评述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4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货币危机理论模型

2.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2.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2.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2.4对货币危机三代模型的评析

3.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模型研究方法介绍与选择

3.1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模型的发展及评价

3.1.1 FR概率模型

3.1.2 STV横截面回归模型

3.1.3 KLR信号分析法

3.1.4 Simple Logit模型

3.2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模型的选择

4.中国发生货币危机可能性的实证研究

4.1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模型非参数模型发展介绍

4.2早期预警模型非参数模型的构造方法

4.2.1确定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

4.2.2选择先行指标

4.2.3设立先行指标的临界值

4.2.4构建综合指标

4.2.5预测危机

4.3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系统的非参数模型对中国发生货币危机可能性的预测

4.3.1总体分析

4.3.2部门分析

4.3.3具体指标分析

4.3.4实证分析的结论

5.中国防范货币危机的政策建议

5.1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5.2谨慎开放资本账户

5.3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4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

5.5降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5.6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5.7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各国货币危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其破坏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强烈冲击,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也促使学术界对货币危机进行大量研究。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如何早日实现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问题。但资本项目的开放,便会使中国经济存在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 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是防范货币危机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学者对货币危机的早期预警进行了大量研究,也获得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以KLR信号法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让人信服的实证结果。本文运用改进的KLR信号法模型,使用月度数据,对中国1997—2007年的经济总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部分作为全文的指导,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区分了几个相互联系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价、指出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梳理了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脉络,按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三代分类法将货币危机理论进行分类。在研究其内容的基础上对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做出评价。 第三章对国际上比较知名的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各个模型的原理、优缺点和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本文采用的货币危机早期预警模型在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的优势。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本文研究范围为1997—2007年,绝大多数采用了最能反映经济变化指标的月度数据。对于不能获得月度数据的先行指标,也尽可能使用插值法进行模拟,力争使实证结果尽可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将40个先行指标分为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部门、实体部门、财政部门和全球经济等六大部门,这样分类不但提高了模型的整体预测能力,也易于识别脆弱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和部门。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总体分析,证明了中国在这11年间发生货币危机的概率居高不下;通过部门和具体指标分析,说明了中国高危机概率的具体原因。 第五章的内容基于前文的实证分析,针对中国经济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通过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谨慎开放资本账户、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降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等政策建议,可以降低中国发生货币危机的概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