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研究
【6h】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0.前言

0.1 选题背景

0.2选题由来

0.3文献综述

1.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结构分析

1.1资源的概念

1.1.1 资源的定义及其延展

1.1.2资源分类

1.1.3 自然资源的特性

1.2我国自然资源总体态势分析

1.2.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2.2我国自然资源的国际地位

1.2.3我国自然资源的未来形势

1.3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状况

1.3.1 土地资源

1.3.2水资源

1.3.3 矿产资源

1.3.4生物资源

1.3.5 能源资源

1.3.6海洋资源

1.3.7太空资源

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分析

2.1 资源危机

2.1.1世界资源短缺状况

2.1.2我国资源短缺状况

2.2基于资源绩效指数的我国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2.2.1 节约指数

2.2.2基于节约指数的中国资源利用效率纵向比较

2.2.3基于节约指数的资源利用效率横向比较

2.2.4基于资源绩效指数的我国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2.3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2.3.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概述

2.3.2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3.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本质识别

3.1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1.1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思想的历史演进

3.1.2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

3.1.3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3.2 国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

3.2.1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3.2.2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3.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基础

3.3.1循环经济理论

3.3.2可持续发展理论

3.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识别

3.4.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哲学原理

3.4.2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体系

3.4.3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3.4.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4.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4.1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作用和原则

4.1.1 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内涵

4.1.2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作用

4.I.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原则

4.2相关指标体系的借鉴

4.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4.2.2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4.2.3我国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4.3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4.3.1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间的关系研究

4.3.2对国内已有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评述

4.3.3 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5.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方法体系研究

5.1 多属性决策

5.1.1 多属性决策研究综述

5.1.2属性的分类及预处理

5.1.3属性权重的确定

5.2几种多属性决策方法

5.2.1主成分综合评价法

5.2.2TOPSIS法

5.2.3 ELECTRE法及其改进

5.3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集成研究

5.3.1 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

5.3.2鲁棒性分析

5.3.3加权Borda函数

5.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体系结构

6.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6.1数据收集、整理及说明

6.2几种综合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6.2.1 主成分分析法

6.2.2 TOPSIS法

6.2.3 ELECTRE-Ⅱ法

6.3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集成实证研究

6.3.1一致性检验

6.3.2稳定性分析

6.3.3 多种评价结果的集成

7.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7.1 宏观政策层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7.1.1加大力度,重塑节约文化

7.1.2健全法规体系,约束生产消费模式

7.1.3健全管理体制,建立节约型政府

7.1.4转变考核方式,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7.1.5完善税收制度,促进节约型生产和消费

7.1.6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

7.2微观资源层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建议

7.2.1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

7.2.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7.2.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

7.2.4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7.2.5 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

8.结束语

8.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8.2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本论文的不足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耗损,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严重降低了国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到生存,使人类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人口膨胀、地区差距扩大、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此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当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这一重大决定,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的重大举措和创新。 首先,本文对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存量结构、国际地位以及未来形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从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两个方面对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在借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给出的节约指数基础上提出资源绩效指数(见公式2.4和2.5),同时利用该指数对我国各省市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另外,考虑到能源作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从中国目前能源利用现状和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了比较分析。 其次,本文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演进、时代背景和重要现实意义入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内涵进行识别。我们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其哲学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从生产体系、消费体系、监督体系、技术支持体系等全方位综合考虑;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并在本质识别的基础上,从资源减量化、社会发展、政策技术支持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指标体系。 再次,本文应用主成分综合评价、TOPSIS、ELECTRE—Ⅱ三种法对我国各省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对文献[151,152]给出的ELECTRE—Ⅱ法研究中我们发现叙述上不准确,对强弱级别高于关系的定义不够完善,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弱级别高于关系的定义(见公式5.19和5.20)。另外,在迭代计算中引入邻接矩阵,利用图论的知识极大地简化了ELECTRE—Ⅱ法的计算,使得该方法能够应用在方案个数众多的情况中,由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方案数目众多,强弱级别高于关系复杂,导致正反向排序过程中会出现平均序一样的方案,我们进一步通过强图的入度对这些方案进行排序。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多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集成一直是综合评价理论界研究的难点。我们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从指标和方案两个方面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鲁棒性分析,得到每种方法的鲁棒性评价值;利用鲁棒性评价值构造出每种评价方法的权重,进而改进Borda函数提出了加权Borda函数(见公式5.28)。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我们给出了此评价系统的结构图(见图5.2)。在这些方法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三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鲁棒性分析效果良好,从总体上来说三种方法对于方案的鲁棒性都远高于指标的鲁棒性,三种方法之间稳定性差别不大,主成分综合评价法稍好,ELECTRE—Ⅱ法其次,TOPSIS法稍差。 最后,从宏观政策层面和微观资源层面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