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青春电影审美特征分析(2000年以后)
【6h】

中国青春电影审美特征分析(2000年以后)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Selected subject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1.3研究思路与方法(Research methods and paths)

1.4基本概念辨析(Discrimination of basic concepts)

2中国青春电影主题审美特征分析

2.1不同青春问题的集中展现(The concentrated display of different youth problems)

2.2通过爱的经历实现自我成长(Self-growth through love experiences)

2.3励志梦想的符号贯穿始终(The symbol of motivational dreams runs through all the time)

2.4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Aesthetic reappear of daily life)

2.5研究小结(Research Summary)

3中国青春电影叙事审美特征分析

3.1灵活多变的叙事风格(A flexible narrative style)

3.2颠覆剧情的叙事策略(Narrative strategies to subvert the plot)

3.3期待视野下的情感共鸣(Emotional resonance in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3.4青春电影中的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 in Chinese youth movies)

3.5青春电影中的亚文化(Sub culture in Chinese youth movies)

3.6研究小结(Research Summary)

4中国青春电影影视语言审美特征分析

4.1青春电影的画面审美特征(Aesthetic features of Chinese youth movies)

4.2青春电影声音审美特征(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youth movies)

4.3研究小结(Research Summary)

5当下中国青春电影发展的思考

5.1青春电影繁华表象下的困顿(The predicament of Chinese youth movie)

5.2青春电影热背后的内在原因(The internal reasons behind the youth movie craze)

5.3青春电影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The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youth movie on society)

6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春作为人生重要的阶段,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题材,在电影内容上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和日韩,青春电影是一种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成为争取年轻电影观众和票房的重要由头。
  在我国大陆,虽然在20世纪的中国电影中少不了青春,但青春电影还没有成为一种的电影类型。银幕上的青年人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出时代的特征,而非是表现其个体的存在价值,以及其所处的青春时期的价值。严格意义说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大陆甚至没有青春电影。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可以与欧美电影相媲美的“大片”,这些堪称大片的国产电影被称之为“高概念”电影,动辄投资过亿,出现了所谓的大牌导演和大腕明星。这些电影的画面和声音具有冲击力,情节设置简单,剧情铺陈大众化。这些电影商业化气味明显,有明显模仿美国电影的痕迹。由于与欧美大片有诸多雷同,缺乏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使中国的电影观众形成视觉疲劳,致使中国电影业走入低谷。然而此时以“青春”为题材的小成本电影,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获得了了较高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青春电影”犹如一缕春风迎面而来,给人们以“鸡汤”式的心灵慰藉。“青春电影”高举缅怀青春的招牌,通过光影的技术手段,以及煽情文字的渲染,想要将那些时光的往事带给观众,让人们在观影中缅怀过去的时光,形成认同的观影体验。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的出现中国青春电影进行梳理,以观众的角度从主题、影视语言、叙事艺术等方面的接受分析入手,以2000年以后的中国青春电影为实例,分析其个性化的审美特征,研究其嬗变过程和观众接受认同的心理机制。最后总结出其成功的要素,为繁荣我国的电影事业添砖加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