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的景观设计研究
【6h】

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的景观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绪论

1.1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Objectives and Meaning)

1.3国内外研究动态(The Object and Scope of Study)

1.4研究内容与框架(Research Situation at Domestic and Overseas)

1.5研究方法(Research Contents and Framework)

1.6研究难点与创新点(Research Difficulty and Innovation)

2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研究

2.1相关概念阐释与辨析(Related Concept Interpretations Investigations and Identify)

2.2相关理论的研究(Related theory)

2.3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3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景观设计分析

3.1漂浮城镇景观设计的技术剖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Floating Urban Landscape Design)

3.2漂浮城镇景观的设计原则分析(Analysis on Design Principles of Floating Urban Landscape)

3.3 漂浮城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floating urban landscape design)

3.4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4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景观的设计方法

4.1漂浮城镇景观水域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Floating Urban Landscape Waters)

4.2 漂浮城镇不同类型景观的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cape in Floating Towns)

4.3 漂浮城镇景观要素的设计方法(The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 Elements in Floating Towns)

4.4 漂浮城镇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方法(A Sustainable Design Method for Floating Urban Landscape)

4.5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5拟建案例——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的景观设计以淮南市沉陷水域为例

5.1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

5.2问题分析(problem analysis)

5.3设计目标(Problem analysis)

5.4设计方法应用(Design goals)

6.1研究成果(Research results)

6.2问题与不足(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参考文献

附录:毕业设计展板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为了解决我国采煤沉陷水域的开发利用率低,且利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近几年,我们课题组胡伟、贾宁、王东权等诸位老师提出在采煤沉陷水域构建漂浮城镇的想法。而且对于漂浮城镇的建造模式、技术方法以及规划上已经有了详细论证,本课题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是对采煤沉陷水域构建漂浮城镇中景观设计的拓展及深入,是“采煤沉陷水域构建漂浮城镇”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景观作为漂浮城镇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推进城镇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漂浮城镇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景观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尚不成熟的情况,该课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归纳,对全球视野下近百例相似和相关案例进行了归纳,并选取了最具参考价值的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界定和阐释了相关概念,总结了漂浮建造设计的技术手段及方法特点,构建了漂浮城镇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框架,提出了漂浮城镇的设计要求及目标。
  重点根据以上的理论认知和技术分析对课题进行分部解题:分别从城镇景观空间结构的设计、城镇不同类型景观的设计、城镇景观要素的设计以及城镇景观的可持续设计四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景观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并将漂浮城镇景观设计的方法应用到拟建的淮南市西淝河采煤沉陷区漂浮城镇的景观设计中,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将理论转为实践。
  最后,对课题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自省,同时展望了采煤沉陷水域漂浮城镇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针对目前的发展瓶颈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