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扶贫战略的睢宁县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项目实施潜力与效果评价
【6h】

基于扶贫战略的睢宁县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项目实施潜力与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研究进展

1.2.2 城乡建设用地増减挂钩政策研究进展

1.2.3 “地票”交易制度研究进展

1.2.4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研究进展

1.2.5 文献评述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2 睢宁县建设用地指标来源及交易状况调查

2.1研究区概况

2.2睢宁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2.3睢宁县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情况

2.4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项目情况

2.5贫困低收入人口情况

2.6本章小结

3 建设用地交易指标与贫困人口空间差异性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分析

3.1 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产生流程及其关联分析

3.2贫困区产生的原因及其关联分析

3.3空间分布差异原因分析

3.4 空间差异性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3.5本章小结

4 建设用地交易指标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4.1评价模型的建立

4.2评价指标体系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4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影响因素分析

4.4.1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4.4.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4.5本章小结

5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5.1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设置

5.1.3 结果与分析

5.2.1 调查内容

5.2.2 问卷设计

5.2.3 调查结果

5.3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主要结论

6.2政策建议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助力扶贫攻坚,既盘活了农村低效闲置建设用地,又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瓶颈问题和脱贫攻坚的资金困局。但贫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不一致,会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此,本文以睢宁县这一省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计量经济学方法、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项目区贫困分布和建设用地交易指标分布的空间差异性,探明空间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建立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潜力评价模型和实施效果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的策略,为贫困县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助推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1)睢宁县耕地、村庄整理潜力、新增耕地潜力、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项目以及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吻合的。(2)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会导致基层组织重建设用地指标而轻宅基地的复垦,会增加拆旧难度,会产生新的矛盾。(3)睢宁县域建设用地指标总体格局与现有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高度相符,空间集聚明显,贫困村镇的指标流出明显,但潜力有限。(4)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政策的认知程度、土地所有权归属、交易流程公开程度及贫困人口文化程度等对项目实施效果具有显著影响。(5)合理的指标交易收益调节机制、公开透明的交易程序、谨慎的交易指标潜力估计和强有力的交易监督措施等,是破解建设用地指标分布和贫困区分布的空间不一致性所产生的矛盾的主要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