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研究
【6h】

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文本评述

第二章今传本《尚书》和敦煌写本《尚书》的异文类型

第三章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尚书》为上古历代史官所著,是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宝库中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它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从唐虞到东周约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横跨整个奴隶社会。敦煌写本《尚书》主要抄写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初年,湮埋于鸣沙洞中千年,未经窜改,存其时之真,显彼时之变,对于研究今传本《尚书》以及魏晋以来文字的演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学术界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注意到了敦煌写本《尚书》的异文现象。王国维、姜亮夫、吴福熙、徐在国等先贤时修在校勘方面对敦煌写本的整理工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其它方面尚未暇涉及。因此,对于敦煌写本《尚书》的异文研究应继续全面深入地展开。 本文用今传本《尚书》与敦煌写本《尚书》进行逐字对照,穷尽性地搜集所有异文(并非仅仅指异体字,而是指同一个字的所有不同写法),对所得异文分古字和今字、通假字和本字及俗字和正字三类加以研究,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作出分析、判断,管中窥豹,试图寻绎出文字古今流变的规律。上古时期,汉字曾有大量的假借字,而假借字是文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汉字并未进一步发展为纯粹的表音文字,其重要原因便是出现了能产性极高的形声造字法。本文通过对写本《尚书》与今本《尚书》中古今字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发现由字义的引申和假借而产生的古今字异文中,今字多为形声字。这反映了形声字日趋占优的现象。同时大量使用通假字和俗字,也是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的重要特点。且敦煌写本《尚书》中抄写者为了书写的方便,所用通假字和俗字多为简笔字。 本文亦试图在穷尽性对敦煌写本《尚书》异文分析考证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方法,正确评价今传本《尚书》和敦煌写本《尚书》的文献价值。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考证、校勘敦煌写本《尚书》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计量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个案进行疏证。此外,文中还运用了图表法、理校法等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