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杀虫剂诱导下褐飞虱再猖獗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对非目标物种酶活性的影响
【6h】

杀虫剂诱导下褐飞虱再猖獗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对非目标物种酶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害虫再猖獗的研究现状

2褐飞虱再猖獗的原因

2.1杀虫剂破坏了褐飞虱—天敌系统的生态平衡

2.2杀虫剂刺激褐飞虱生殖力

2.3杀虫剂增加了昆虫体内激素含量

2.4杀虫剂杀伤褐飞虱的竞争种

2.5杀虫剂增加褐飞虱的取食率

2.6杀虫剂使用技术不当

2.7杀虫剂改变了植株体内营养成份比例

3影响褐飞虱产卵的营养学因素

4杀虫剂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4.1杀虫剂对天敌的影响

4.2杀虫剂对其他竞争性害虫的影响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杀虫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的褐飞虱本内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水稻品种

1.2供试虫源

1.3供试药剂

1.4试验内容

1.5数据分析

2.结果分析

2.1三种杀虫剂对两个水稻品种上褐飞虱短翅成虫百分率和雌虫生殖力的影响

2.2杀虫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三龄虫体内的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3杀虫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五龄虫体内的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杀虫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成虫体内的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杀虫剂对褐飞虱和其它非目标种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杀虫剂施用后对昆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

2.2杀虫剂施用后对昆虫体内解毒酶的影响

2.3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精氨酸含量的影响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许多稻区的重要害虫,常在一些地区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水稻严重的减产,部分田块甚至颗粒无收。尤其是近几年来,褐飞虱再猖獗现象非常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深入揭示褐飞虱猖獗机理,对于该虫可持续控制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褐飞虱取食杀虫剂处理的水稻后体内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和杀虫剂对褐飞虱及其他非靶标物种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如下:1.杀虫剂对不同品种水稻上褐飞虱体内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在TN1和协优963上喷施杀虫剂后,褐飞虱短翅成虫羽化率以及雌虫的产卵量随水稻品种、药剂及农药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在TN1上雌虫的产卵量比协优963高114%;三唑磷处理后雌虫的产卵量比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处理的显著高,高浓度处理后的产卵量比中低浓度以及对照处理的产卵量分别增加9.9%、108.5%、205%。褐飞虱取食农药处理过的水稻植株后体内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水稻品种、农药种类及浓度有关。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除TN1上三龄若虫外,五龄虫和成虫体内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协优963上显著增加:TN1上成虫及协优963的各个虫龄体内糖和粗脂肪的含量均比对照含量高。2.几种杀虫剂对褐飞虱及其他非目标种酶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稻田其它非目标种体内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褐飞虱体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强了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而农药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拟水狼蛛这三种非靶标生物酶的活性的影响正好相反,显著降低了这三种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褐飞虱体内的精氨酸的含量在药剂施用后比对照明显增加,同时在水稻品种、药剂种类及浓度间也有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徐海伟;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进才;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35.112.1;
  • 关键词

    杀虫剂; 褐飞虱; 可溶性糖含量; 非目标种酶活性;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5:4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