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蛋白质组学特性研究
【6h】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蛋白质组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畜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在食品公共卫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该菌的致病性与调控因子PrfA(positive regulatory factor A)蛋白作用下毒力基因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PrfA是李斯特菌最重要的毒力调控因子之一,能调节LIPI-Ⅰ、LIPI-Ⅱ上毒力基因的表达,从而对李斯特菌黏附及侵袭宿主细胞、逃离机体免疫应答起到调控作用。虽然目前对PrfA的调控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其在Lm致病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prfA基因缺失株,并在此基础上对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质组学特性进行鉴定,以期完善PrfA的调控机制,为Lm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采用PCR方法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4基因组中扩增出prfA基因的同源臂片段prs和picA。采用SOEing PCR方法将prs、plcA基因连接起来,将连接片段prs/plcA与pMD18-T载体相连并测序。测序正确的质粒经双酶切回收后插入穿梭载体pKSV7中,构建成重组穿梭质粒pKSV7-prs/plcA。将质粒电转化到LM4中,在温度和氯霉素抗性双重选择压力下传8代进行同源重组,然后在无选择压力下传10代将质粒丢失,最终获得prfA基因缺失的菌株LM4△prfA。在LM4△prfA的回复突变实验中,将pefA基因扩增出来并连接到表达载体pERL3质粒中,转化到DH10β中进行测序。将测序正确的质粒电转到LM4的prfA基因缺失株中,获得LM4△prfA的回复突变株。
   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在获得LM4△prfA的基础上,对Prf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突变株与其亲本株的生长曲线、生理生化特性、对药物的药敏性无显著差异,表明PrfA对生长代谢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溶血实验中LM4的溶血效价为24,LM4△prfA的溶血效价为0,突变株丧失溶血能力,而prfA回复突变株的溶血活性得以完全恢复,表明PrfA对hly基因具有调控作用。肌醇磷脂酶与卵磷脂酶实验中LM4的周围均出现透明圈,而LM4△prfA没有出现此现象,说明突变株细菌失去了磷脂酶活性。生物膜形成实验中,LM4的OD590值为0.8478,LM4△prfA的OD590值为0.6772,prfA缺失株与其亲本株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显著(p<0.05),表明prfA的缺失可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在细胞侵袭实验中,LM4的侵袭率为1.68%,LM4△prfA为0.38%,显示突变株的侵袭力显著下降(p<0.01)。对BALB/c小鼠的LD50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的毒力较亲本株下降了105个数量级,突变株毒力显著降低。
   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缺失株及其亲本株分泌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本研究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MALDI-TOF-MS),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PrfA的调控功能。实验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LM4及LM4△prfA,离心菌液并用三氯乙酸(TCA)对离心后的培养上清进行沉淀,从而获得分泌蛋白。二维凝胶电泳图谱的差异表达分析显示有31个点,质谱鉴定成功19个点,对应12种蛋白。结果发现己知的毒力相关蛋白有InlC、ActA、LLO,此外还新发现了一些受PrfA调控的蛋白,包括丙氨酸丙氨酰羧肽酶、GW重复表面蛋白。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蛋白质组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hly、actA、inlC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丙氨酰氨羧肽酶、GW重复表面蛋白的合成也有降低,这些蛋白与PrfA之间的关系还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prfA缺失株LM4△prfA,并对缺失株和亲本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有力证明了PrfA对LIPI-Ⅰ,LIPI-Ⅱ上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并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对PrfA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