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仪征市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异及原因分析
【6h】

江苏省仪征市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异及原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研究区域,应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1982年、1989年、1994年、2000年、2005年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了地貌类型、成土母质等成土因素对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了耕作施肥等人为因素对土壤有效磷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对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主要受地貌类型、成土母质等成土因素的影响。就地貌类型的影响而言,平原地区土壤有效磷高于滩地和丘陵地区;对不同成土母质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长江新冲积物>下蜀黄土母质>长江冲积物母质;对不同土壤质地分析结果显示,中壤土、重壤土、轻粘土土壤有效磷高于轻壤土。
   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其理论模型均符合指数模型;模型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1982年~1994年间从78.31%减少到75.35%,1994年~2000年稳定在75%左右,2000年至2005年减少到62.96%,出现了一个先减小后持平再减小的趋势。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范围为62.96%~89.10%,说明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表现为低等程度的自相关,且2005年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从时间变化上看,1982年~1989年仪征市有效磷平均值从7.91mg/kg减少到5.78mg/kg(加权平均),以每年0.30mg/kg的速度下降,1989-1994保持相对的稳定,1994年~2005年有效磷含量开始回升,到2005年全区土壤有效磷平均8.30mg/kg;年上升速率0.13mg/kg。2005年土壤有效磷统计结果表明:全市45.44%的耕地土壤有效磷大于8mg/kg,达到较丰富的水平。
   通过对1980年~2006年仪征市耕作制度、施肥情况、粮食产量调查资料分析和2003年182位农户肥料投入情况调查资料分析,人为因素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品种更新、化学氮肥增加等因素,1982年~1994年仪征市粮食单产逐步提高,而这一时期内收获物包括作物秸秆几乎全部移离土壤,农民很少施肥磷肥,土壤有效磷的消耗远大于投入,是土壤有效磷下降的主要原因。从1995年开始,农业部、江苏省农林厅先后启动了“沃土工程”、“增磷补钾工程”、“提高耕地质量”等一系列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土壤有效磷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土壤有效磷分布图和统计结果反映了土壤有效磷20多年间分布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为农民合理耕作、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叶虎;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炳宁;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153.61;
  • 关键词

    土壤化学; 磷元素; 空间分布; 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